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7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5—6月份在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期间,通过对鸣唱个体的定位观察,发现了3只白喉林鹟(Rhinomyias bruneata).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河南省鸟类分布的新记录.白喉林鹟是我国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的特有夏候鸟,因该地区中低海拔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已被有关国际保护组织列为受胁物种.以往文献对白喉林鹟的鸣唱特点描述甚少,本文描述了在河南发现的白喉林鹟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首次报道了其在繁殖期的鸣唱特征,并对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和保护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2014年2月19日,在湖南省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一组雀形目鸟类照片,经专家鉴定为棕腹仙鹟(Niltava sundara),属湖南省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是评价野生动物种群状态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种群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全年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双峰趋势,主要在晨昏前后活动,且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较大,秋季次之,冬季的活动强度最小且持续时间最短;监测期内梅花鹿的平均集群大小为(1.42±0.03)只,集群大小和集群类型出现的频次在全年及各个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个个体出现的频次最高,主要集群类型为雌性单个个体和雄性单个个体,其次为雌性群和母子群.梅花鹿的行为表现差异受生活史特征、气温、日照长度和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变化等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湖泊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区域湿地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基于1975,1989,2000,2010年遥感影像,借助MapGIS软件平台和湖泊动态度模型,研究辉河自然保护区湖泊面积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显示:1)1975 2010年,湖泊面积呈先增后减变化规律,总体为减少趋势.1975 1989年,以大约0.012km2/a的速度增加;而1989 2010年,湖泊总面积不断减少且速度不断加快,1989 2000年以0.003km2/a的速度减少,20002010年以0.019km2/a速度减少;1975 2010年总体以0.004km2/a的速度减少.2)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人文干扰是影响辉河自然保护区湖泊面积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省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蚁科昆虫进行系统采集和整理,共采集标本500余号,经鉴定有5亚科25属63种,其中5种未定名。为保证区系分析的准确性,对已定名的58种蚁科昆虫的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叶蚁亚科和蚁亚科为该地区的优势亚科;在世界蚁科昆虫区系共有3个分布型,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共有19个分布型。该区蚁科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特征,且与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及西南区4区相互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采自新疆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鼓藻属(绿藻门)新疆新记录植物9种,包括3种5变种1变型,分别为厚皮鼓藻增厚变种C. pachydermum var. incrassatum Scottet et Gr?nblad、圆齿鼓藻圆齿变种博尔变型C. crenatum var. crenatum f. boldtiana (Gutwinski) West & West、帽状鼓藻C. galeretum Nordsted、近缘鼓藻C. connatum Ralfs、穿孔纹鼓藻斯科亚变种C. perforatum var. skujae Gr?nblad、方形鼓藻C. quadratum Ralfs、亚脊鼓藻贝克变种C. subcostatum var. beckii (Gutwinski) West & West、四眼鼓藻C. tetraophthalmum Ralfs、特平鼓藻拔萃变种C. turpinii var.eximium West & West.对每一个种(包括变种及变型)的形态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编制了检索表,丰富了新疆鼓藻类植物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自然保护区对改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价值,并为土地使用决策和监管措施提供准确信息,本文基于GLC_FCS30-2020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广西大新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区外县域”的梯度分层,运用移动窗口法分析耕地扩张对喀斯特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而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植被覆盖度高,斑块连通性较强;区外森林景观的覆盖程度适中,但破碎化程度较高。质心处、南部及东南部的耕地斑块集聚性较强,并向东部、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扩张,导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剧烈。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可缓解喀斯特县域耕地扩张对森林景观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2010年至2011年利用夹日法、样线法和访问法对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结合文献,确认该保护区现有兽类80种,隶属9目25科,其中62种为东洋种,9种为古北种,9种为广布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IUCN红色物种名录受威胁物种17种,CITES附录Ⅰ物种9种,附录Ⅱ物种7种及附录Ⅲ物种5种。针对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兽类资源,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隐芒蝇属(双翅目:隐芒蝇科)昆虫进行了研究,记述了短须隐芒蝇Cryptochetum brevipalpise sp. nov.、二尖隐芒蝇C.dicranae Xi, Guan&Yin, 2020和云南隐芒蝇C.yunnanum Xi&Yang, 2015,并提供了特征图.列出了中国该属的已知种名录,概括了该属在中国的分布特点.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南农业大学标本馆(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useum, HAUM).  相似文献   
10.
山杨锈病是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中对山杨林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病害。2013年3月—2014年12月,对该保护区内山杨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病原真菌进行了采样、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内发生的山杨锈病病原菌属于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该病原生物的发生规律主要表现为:每年5月下旬至6月初山杨开始发病,6月下旬危害程度逐渐加重,7月中、下旬病害快速蔓延,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到7月底感病率达到100%;8月中、下旬约有60%叶片发黑,30%的叶片脱落,山杨的长势受到严重影响。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区域山杨锈病的发生规律,为该林区山杨林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山杨锈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