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14篇
教育与普及   1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27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实际的工程活动中,土工结构的低应力与之密切相关,该文以以往的地震现象导致的山体滑坡等问题为研究内容,对与低应力相关的各种工程活动进行了分析,多组地震液化数据告诉我们,山地液化发生的多数原因都是其上覆盖的低应力低于100 kPa所引起的,认为当山体的坡度小于7 m的时候,其上的低应力应该被控制在100 kPa以上,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新探讨地应力的土料参数的计算方法,重新考虑目前的参数取值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解超  丁坚平 《贵州科学》2015,33(2):48-51
危岩体(崩塌)是贵州红层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地质灾害。本文以元厚镇危岩带为例,深入分析元厚镇危岩带的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将红层地区危岩带的变形破坏机制概括为3个阶段,总结贵州红层地区危岩带破坏特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砌块的最终破坏形态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砌体材料充分利用的程度而砌体类型和工艺决定了它的破坏形态。本文旨在阐述三者的关系,为充分利用材料,提高砌体结构强度作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确定混凝土双向板极限荷载和薄膜效应区域,进行了6块混凝土双向板承载力试验研究,观察试验板裂缝开展和最终破坏模式,获得了试验板荷载-位移曲线.在此基础上,基于塑性铰线理论,考虑受拉薄膜效应影响,提出新的混凝土双向板破坏模式,建立确定受拉薄膜效应区域的椭圆方程,推导板块内力平衡方程,获得各板块承载力增大系数.同时,编程计算混凝土板荷载-变形关系,分析薄膜效应机理,并用于验证理论方法有效性.最后,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国内外试验结果及理论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提出的破坏模式与传统拉压薄膜效应机理相一致,可用于确定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拉压薄膜效应区域和最终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根不同混杂纤维掺量以及不同箍筋配置的矩形梁进行试验,深入研究了自密实混凝土矩形梁的极限荷载、破坏模式和裂缝形态.结果表明,混杂纤维和钢纤维可以提高梁的极限荷载,箍筋可以限制裂缝的发展,混杂纤维和箍筋共同作用时可以改变梁的破坏模式,并且力学性能要明显优于只有混杂纤维作用的梁和只有箍筋作用的梁.  相似文献   
6.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期的重要产品,有助于将内燃机汽车转变为纯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油的特点。该文主要阐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结合混合动力汽车应用特点,分析了影响混合动力汽车性能的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口径深立井开挖过程中,较准确预测井筒涌水量一直是工程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以山东龙固矿主井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和数学计算探讨井筒开挖阶段涌水量的合理预测方法.首先,开展了实验测试分析应力应变-渗透性的关系,提出了覆岩的渗透性与岩石性能有关,且渗透性在岩石破坏前后其值达到最大.其次,采用岩石力学理论和Flac3D数值模拟对井筒破坏带范围进行计算,得出风化基岩段产生2.5 m左右的破坏带,二叠系砂岩中产生5 m左右破坏带,在石炭系岩层中产生3 m左右的破坏带.最后,分别对是否考虑岩层破坏带影响的2种情况,使用解析法、数值模拟法、达西渗流断面法计算了井筒涌水量.得出结论:忽视井筒破坏带对涌水量的影响导致预测值偏小;达西渗流理论公式应用在上覆第四系松散层中应用效果较好,在深部基岩裂隙岩体中数值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对七种不同高径比的石膏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其力学特性及其破坏特征.根据单轴压缩力学试验结果,利用能量耗散理论,分析其能量耗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轴压应力的增加,石膏试样内部微裂隙先闭合,而后在其尖端产生了新裂隙;新裂隙随轴压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地扩展、贯通、形成破裂面,最终发生剪切滑移破坏;石膏试样的体积应变随轴压应力的增大,经历了先压缩后增加,最后急剧膨胀,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形;石膏试样的峰值应力、弹性模量随高径比的减小而增大;轴向应变和横向应变随高径比的减小而减小;变形模量与高径比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不能用其表征石膏试样的变形特性;高径比越大的石膏试样受压后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破坏时吸收的能量增量越快,属于脆性破坏,而高径比越小的石膏试样则发生压酥破坏,属于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9.
新型螺栓球柱节点静力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传统网架螺栓球节点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可用于无檩网架的新型节点——螺栓球柱节点.进行了13个螺栓球柱节点的承载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栓球柱节点主要有圆柱筒壁压扁破坏、圆柱筒壁冲切破坏、螺栓拔出破坏、焊缝拉裂破坏等4种破坏模式;在压力和拉力荷载作用下,圆柱筒壁主要承受环向应力;设置加劲肋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节点承载力和增强节点刚度.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定量评估液氮冷却后煤储层的渗透率演化是液氮冷却增透煤储层技术的关键。为分析液氮注入煤后的变形、破坏和渗透率演化过程,将煤视作弹脆塑材料,其变形过程包括弹性变形、脆性跌落和残余塑性流动3个阶段,结合单元强度退化指数、扩容指数和Mohr-Column准则,建立了考虑围压对煤单元峰后力学行为影响的本构模型。根据煤岩单元变形过程,将煤岩单元渗透率演化分成2个阶段,即弹性压缩煤岩单元渗透率减小阶段及煤岩单元破坏后的渗透率增加阶段。分析了单元弹性变形、剪切破坏和拉破坏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煤岩单元弹性压缩和拉伸引起单元内孔隙空间的变化,进而影响单元渗透率;煤岩单元剪切破坏在单元内形成共轭剪切带,在剪切带内的流体流动服从平行板定律,给出了基于单元体应变的剪切带宽度和渗透率计算公式;煤岩单元拉破坏在单元体内形成"十"字型裂隙,在裂隙内的流动也服从平行板定律,给出了基于单元体应变的裂隙宽度和渗透率计算公式。结合热传导理论建立了液氮冷却煤层的温度-变形-破坏-渗透率演化模型,并在FLAC下利用Fish函数方法予以实现。数值算例研究了液氯注入辽宁王营子矿某煤层气抽放井后煤层的变形、破坏和渗透率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煤受液氮冷却作用后发生体积收缩,越靠近钻孔温度梯度越大,收缩变形越大,温度拉应力越大,越容易破坏,形成拉破坏区。液氮注入冷却10d后的拉破坏区约0.65m宽。2)在拉破坏区,单元内形成了贯通的裂隙,单元体渗透率显著增长,液氮冷却10d的单元渗透率最大增长幅度可达1.97×105倍。3)远离钻孔区域,拉应力也使得煤的渗透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1%~14%,远小于破坏区。4)随着冷却时间增加,破坏区域扩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缓,这表明在工程实践中冷却时间过长,不一定能取得更好的冷裂效果。5)液氮冷裂的主要影响区域在1.0m左右,但实际工程中钻孔内压力、煤岩体内水的相变等对煤岩的实际变形和破坏也有很大影响,从而使得液氮冷裂的影响区域更大。6)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液氮冷却煤体变形-破坏-渗透率演化过程,从而为评估液氮冷却煤岩增透效果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