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理论是杜威科学哲学观的基石,其中蕴含了杜威科学哲学的主题——"科学的逻辑"(scientific logic),也蕴含了杜威独特的问题观。杜威认为科学研究起源于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认知困境,探究是为了解除困惑。但杜威探究理论的本质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明确问题。科学问题是特殊情境的产物,情境和实践判断决定了科学问题的提出方式及解答方向。探究的过程,是通过调整行动者(human agent)和情境之间的关系使问题明确。杜威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科学实践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在“全民创业”热潮的时代背景下,能否从现有的教育理念中发现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的理论因子,拓宽创业教育理论视野,提升创业教育实践层次,是关乎高校创业教育成败的重要一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现代“新自由主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概念“理智的探究者”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强调了“拥有知识即能够做事”的知识观,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6,(3):72-77
作为实用主义者的杜威,在批判和改造传统哲学的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彻底性。在这个过程中,情境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杜威在情境的基础上对传统哲学提出质疑;其次,杜威通过情境主义的方法对哲学进行重构;最后,杜威的情境主义是一种弱化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4.
刘润喜 《科技资讯》2011,(24):229-230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影响不小,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启发下,在技工学校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提供给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5.
汤文科  胡桂英 《科技信息》2010,(15):262-262,271
杜威依据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观,尤其是他对经验课程的重视与精辟论述对20世纪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由于时代和指导思想的局限性,杜威的活动课程论不可避免地有其缺陷和不足,但其中的合理内核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杜威学说在中国的最佳代言人,胡适的文化理论和文学实践都证明他不愧为杜威最好的中国学生.相反,同样留学美国的吴宓、梅光迪和陈寅恪等学衡派诸人,却拒绝了杜威,转而以白壁德为精神导师.同为谋求振兴中国文化的精神救药,为何他们的选择产生巨大差异?通过对学衡派有关论著中对杜威学说的评述(包括他们私人记录中的相关议论文字),可以读出他们做出上述文化抉择的原因,以及当时的中国社会为何没有接受白壁德学说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辛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113-115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他的基本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其基本特点是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对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偿试性地将探究性学习方式运用到文言文复习课《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并与其他三种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杜威的生平和个性特征,分析了杜威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杜威对传统的经验概念进行了改造,超越了身心二元论、理性与经验分离的二元论,恢复了经验的连续性,使经验与思维统一起来。经验与思维的统一在教育中表现为教育的连续性,即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的统一、教育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的统一等。经验的连续性、教育的连续性促使教育真正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