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00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1,(1):20-25
非遗传承景观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对促进城市文化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漳州非遗传承景观化建设为例,从文化景观视角论述了非遗与城市景观建设的关联耦合,诠释了非遗文化传承景观化的实践策略,最后提出了创刊漳州非遗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并在文化形态呈现方面提出了原型重现、要素整合、形态置换、意境关联等观点。以期为促进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提升与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夏季芳 《工程与建设》2007,21(6):864-86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市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人们在努力创造未来的同时,丢掉了过去,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形成了"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文脉,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突出地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二、自由成己的创造精神;三、天人合一的理性精神;四、博大坚毅的人格力量;五、艺术化的人生态度。这些颇具民族性的特点,值得后人认真总结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四大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明。中国古老明得以绵延传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方面不应该忽视,就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为中华明的传承培养了为数众多的灯火薪传。读了姜维公教授的《汉代学制研究》一书,便给了我这样强烈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作为云南较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的佤族,没有文字,刻木纪事,那么,千百年来佤族的历史和文化靠什么来延续和传承。通过佤族典型的文化特质司岗里神话和木鼓文化,来探讨佤族文化传承的方式,那就是深植于民间,存在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歌谣。正是歌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无文字民族文化信息这种神秘文化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此《布洛陀经幡》系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木厂镇舍述乌村壮族濮支系传承使用,用于该村原始宗教的丧葬仪式,布摩在仪式活动中吟诵《摩荷泰》经诗时,需高悬经幡宣教后世。《布洛陀经幡》作者不详,近期图谱传承人龙恩瑞已故,现传至龙天纲(现年74岁),该经幡长4.43米,宽0.225米,图案(竖幅)共有23幅,每幅均有一段古籍摩经作解。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的自我,就是以客观环境制约条件和人文环境背景为基础,探索有个性和特色的建筑形态.从“建筑环境协调、建筑文脉意象”等视角,提出了“顺应协调、对比协调、历史文脉、建筑文脉、自然文脉”等5种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特色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日本现代文坛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广泛关注,主要因为其作品中体现了文化意识的多元与整合,表现西方文化在当代日本的重要影响.他的以<斯普特尼克恋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体现出多种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图形与设计三方面,阐述了在日益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平面设计教学需借鉴地域性、民族性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建立新的发展模式,既体现出现代平面设计的观念与时尚,又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与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0.
融入城市环境的住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文脉和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意象,文章探讨了如何让新建住区融入城市环境的问题,认为和谐住区应能积极地承载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持城市传统建筑特色,并且有效地延续城市空间,维护城市固有的肌理;同时提出了和谐住区相应的设计方法,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