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4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的基础上,考虑了土壤临界含盐量、土壤和地下水水盐动态等因素,提出了灌区淋洗水量优化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2.
从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引入粒子系统与元球技术,同坡面土壤水蚀遥感信息模型(RSIMWEH)结合,提出侵蚀体元的概念,从三维可视化角度动态显示坡面水蚀过程.从三维GIS理论上来说,这是一种新的探索,在技术上,结合实际应用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137Cs应用于我国土壤侵蚀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7Cs示踪法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期的土壤侵蚀估算中,但主要局限于水蚀研究领域,在风蚀方面进行的研究则较少。土壤风蚀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和区域环境恶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探讨、研究格进一步完善^137Cs技术在土壤侵蚀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我国西部风蚀地区土壤侵蚀中的应用,可以提供独立的土壤侵蚀和堆积的数据以及空间分布,对初步测算区域风蚀速率、风蚀时间序列和反映环境变化,为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以及生态建设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论述了^137Cs技术在我国土壤侵蚀研究中的进展,探讨了其在西部风蚀地区土壤风蚀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地貌差异,采用定点观测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布设在榆林、延安两市的3个观测小区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进行了水蚀定位观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乡村聚落的平均侵蚀强度为2722.2 t/km2,尤以户间空地平均侵蚀强度最大,为4380.9 t/km2.延安市宝塔区乡村聚落平均侵蚀量最大,为5311.9 t/km2.表明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普遍较为严重,降雨是直接驱动力,人为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也很明显,应加强研究,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5.
卢麾  施建成 《科学通报》2012,(16):1412-1422
综合利用3组最先进的AMSR-E地表土壤水反演产品,通过集合分析的方法,生成中国区域内2003~2010年月平均地表含水量集合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初中国区域内地表土壤水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发现:(1)集合分析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一反演产品中的系统偏差,弥补了单一反演产品的局限性,得到更加客观的中国区域内遥感地表土壤水时空分布信息;(2)在这期间,中国区域内干旱区以变湿为主导,半干旱区以变干为主导,总体上变干的面积大于变湿的面积;(3)三套反演数据年和季的变化趋势各自不同,但它们都一致显示在夏季变干为主导,而且这些变干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主要粮食产区;(4)结合GPCP降水变化趋势,发现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干旱区变湿以及半干旱区变干的因素之一;(5)结合MODIS地表温度变化趋势,发现过去8年中降湿增温区面积最大(33.2%),依次为降湿降温区(27.4%),增湿增温区(21.1%)和增湿降温区(18.1%).其中降湿增温区和降湿降温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区,而增湿增温区则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西藏等非农业区.这样的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维护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农田区和荒漠保护区植被协同发展,通过石羊河流域下游某试验场原位试验研究农田荒漠过渡带包气带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农田荒漠过渡带上,荒漠区土壤包气带水盐运移与农田区灌溉息息相关。灌溉后,农田区土壤盐分随灌溉水进入地下水中,继而流向荒漠区,引起荒漠区表层土壤盐分大幅升高。水位调控后,灌溉对农田区表层土壤脱盐效果更好,盐分随灌溉水向下运移更深。同时,不仅农田区侧向流入荒漠区盐分减少,而且减少了浅层咸水进入荒漠区包气带土壤中的盐分,有效缓解了荒漠区表层土壤聚盐效应。  相似文献   
7.
选取韭园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探索流域地表径流、地下水、降水和土壤水等各种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为研究淤地坝淤积规律和坝控流域中淤积的水沙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应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了淤地坝淤积体中土壤水的分布和来源:土壤水的组成中天然降水的含量始终不大;土壤水从浅到深的赋存规律由"较为平均分布、以地表径流为主",逐步变成"地下水为主、地表径流为辅"。结合在纵深方向上的土壤水份分布情况,发现土壤水含水量的变化和同位素的变化存在相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龙里灌丛草坡类型区2005-2006年度土壤水分及局地小气候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并通过相关分析等手段对土壤水分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致呈现出三起两落的趋势,12-2月和9-11月为土壤水分缓慢积累期,2-4月和8-9月为土壤水分强烈消耗期,4-8月随着雨季的来临,降水量大,使得土壤水分迅速增加,为雨季土壤水分补充期;2)通过对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及其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到,雨季,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而在非雨季,温度是主要的控制因子,偏相关系数达0.851 (P<0.01),其次为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733 (P<0.01),而与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0.241 (P>0.05);3)通过对下垫面状况各异、气象条件基本一致的各实验点土壤水分规律的研究,发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与地表植被覆盖状况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丘陵漫岗地区耕地普遍存在局部产生的上层滞水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讨论了其治理方法,并进行了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0.
渭干河平原绿洲耗水过程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的矛盾,应用干旱区平原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研究1992-1996年新疆渭干河平原绿洲水资源消耗过程及其组成.结果是 渭干河绿洲每年耗水约20.5亿~26亿m3; 农业区的年均陆面蒸发为620~660 mm, 自然生态系统年均陆面蒸发为320~400 mm; 在绿洲耗水中,社会经济系统约占60%~65%, 自然生态系统约占35%~40%; 作物生长期为非充分灌溉供水.模型模拟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在干旱区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