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干旱区人类活动强度内涵及其与自然、社会和经济间关系基础上,构建了干旱区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03年为例对新疆和田绿洲的人类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努力创建国家学术期刊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在政策上对科技的支持不断加大,在财力上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用于R&D的经费占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0.90%上升至2007年的1.49%,R&D经费数额由895.7亿元上升至3 664.0亿元,年均递增44.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由46.7亿元上升至180.0亿元,年均递增40.8%.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高校拥有正、副教授以上人员约41.3万人,全时的高级R&D人员约23.1万人;2006年中国产出的科研论文约17.2万篇,占当年世界总数的8.4%.仅次于美国;2006年SCI检索的中国科技论文数量为7.1万篇.占世界总数的5.9%,在SCI所统计的15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5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绿洲的概念认识为切入点,认识到绿洲是干旱荒漠地区的一种地理景观类型,它的形成与干旱气候有关,同时,绿洲化与荒漠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绿洲稳定性的本质含义就是绿洲系统或绿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绿洲稳定性因素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更多的是二者的叠加作用的结果.作为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生产核心场所的绿洲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护绿洲,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绿洲化方向发展,是实现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研究绿洲稳定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河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耗水规律的影响,选取玛纳斯河流域下游莫索湾绿洲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2000年和2007年的TM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了景观斑块的转移矩阵,分析了研究区下游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该流域历史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面积最大的是耕地,约占45.08%,其次为沙地和荒地,约占43.14%;各种景观在1990~2007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草地的缩减最大,其次为林地,而增加最大的是荒地和沙地,其次为耕地。这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致使其需水结构在向耗水的方向变化,因此,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对提高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及热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燃烧特性、元素分析及热值等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粒径为40~120 mm的垃圾含量最大,试验的平均质量分数约为43.5%;其次是粒径为8~40 mm的垃圾,平均质量分数约为34.9%;粒径大于120 mm的约为15.7%,小于8 mm的约为5.8%.有机物质量分数高,约占65%,且含水率高,热值低,不适合焚烧;可燃物(塑料、纸类、纺织物、包装物、木块)质量分数约为30%,含水率较低,热值高,适合焚烧.由此说明,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宜采用单一的方式,必须综合处理以利于垃圾资源化.  相似文献   

6.
考虑水资源对绿洲植被的影响,参考捕食模型,根据数学物理原理建立干旱区绿洲数学模型,并利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对该模型进行定性分析,证明了模型在第一象限内无闭轨及平衡解的稳定性。该研究为保护干旱区绿洲植被、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鄱阳湖水文特征,建立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研究将频率95%对应的水位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根据鄱阳湖水位-面积关系曲线,得到对应的鄱阳湖湖区面积为1 503.9 km~2。通过折算将水面蒸发转换成湖面蒸发,得到湖面净蒸发量为483.09 mm,湖区年最小生态耗水为7.3亿m~3。采用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计算出湖生态需水,运用最小月平均流量法、逐月最小流量法、Tennant法、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等,对出湖河道生态需水进行计算,并用Tennant法对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比较得出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更适合确定鄱阳湖出湖最小生态流量,得到出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77.1亿m~3,最终得到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84.4亿m~3。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生态保育、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西宁市南北山20~30 a油松人工林健康水平,以西宁市南北山20~30 a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树高年均生长量、胸径年均生长量等13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森林健康指数模型计算各标准地的健康指数,并使用正态等距分析的方法得到健康等级取值范围;由分析评价结果得出西宁市南北山20~30 a油松健康林分占6. 45%,亚健康林分占22. 58%,中健康林分占38. 71%,不健康林分占32. 26%;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西宁市南北山20~30 a油松人工林处于中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序言     
<正>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41%以上,是近25亿人口的栖息地。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0%,滋养着4亿多人口。过去几十年来,干旱区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用水矛盾加剧,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安全。在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河南省1950年-2000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范围内年降水总量、年蒸发量、年盈亏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河南省全年降水量在527.78~650 mm的区域占24.65 %;650~800 mm的区域占39.24 %;800~950 mm的区域占22.34 %;950~1 347.4 mm的区域占13.76 %.全年蒸发量为1 352.51~1 650 mm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15 %;1 650~1 800 mm的区域占33.21 %;1 800~1 950 mm的区域占33.31 %;1 950~2 361 mm的区域占13.32 %.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紧缺类型及其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水的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了水资源紧缺原因,其中供给角度造成的紧缺有资源犁紧缺、水质型紧缺和工程型紧缺,需求角度造成的紧缺有结构型紧缺、效率型紧缺和价格型紧缺.针对紧缺原因,提出了被动型、主动型和混合型3种水资源配置对策.  相似文献   

12.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是阳泉市的主要供水水源,但是近年来,岩溶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泉水衰减等问题日益严重。分析了影响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环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岩溶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循环软化水水质指标现状,详尽分析了各种腐蚀因素的影响,论述了软化水的腐蚀机理。根据循环水质存在的腐蚀问题确定合理的水处理方案。加药处理后的循环水质指标表明,投加的水处理药剂对换热等设备起到了有效的防腐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生活用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性;从发展规划、水循环规律、科学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水危机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和近年来水供需矛盾加剧问题,在总结北京市近20年水资源量和用水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水危机发生的原因,探讨了北京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途径。研究表明,开源与节流并重,保护与利用并举,最大限度地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是解决当前和今后几年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州市现有水厂水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各水源面临着供水量短缺,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广州市正处于水质性缺水状态,从而,提出引西江水入广州,是解决广州目前水质性缺水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本在在水资源现状分析以及需水量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水量平衡的计算,提出了解决成都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大学为例,通过对建设节水型校园的必要性和水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节约水资源、改善校内水环境的规划措施.节水型校园规划将以节水为目标,再生水回用为核心,地面水综合整治为重点,改善校园内的整个水环境;包括建立再生水回用系统、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及水系网络建设,使校园内的水体形成"网、线、点",在天津大学内形成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网.同时,对此节水工程规划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引黄工程供水水价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济学理论,对水这个特殊的商品(资源)进行了探索,将水资源进行延伸,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出了一条供水的新思路,希望能够对引黄供水事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虚拟水战略中的蓝水和绿水细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虚拟水资源中的蓝水和绿水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评价通过实施虚拟水战略节约的能被农牧业生产之外其他社会经济部门利用的水资源量,是在更宽广范围内进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前提。通过构建蓝水绿水细分模型估算了虚拟水战略中的蓝水资源量和绿水资源量,并以北京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消耗的虚拟水中,在考虑土壤水储存和不考虑土壤水储存两种情况下,2007年消耗的蓝水资源量分别为6.21、6.29亿m3,均明显多于同期消耗的绿水资源量;1999年以来基于粮食贸易输入的虚拟水资源量和蓝水资源量迅速增加,其中蓝水输入量最高已达38.80亿m3,而2001—2007年基于口粮贸易的蓝水输入量占相应实体水资源量的比例均高于50%。因此,近年来虚拟水战略在缓解北京市水短缺危机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虚拟水资源中蓝水和绿水进行细分可为在更宽广范围内进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