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腾发条件下林带-农田地下水动态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第18卷第3期上,沈言王利等人建立的“林带耗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各种条件下林带—农田的土壤水分与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提出描述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几个特征值,并分析了影响这些特征值的相关因素,得出了反映地下水动态特征的经验模型。该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来预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估算林带和农田的蒸腾耗水量,对于农田的规划设计及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和SEBAL模型在干旱区腾发量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陆地表面的腾发量分布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性,而传统方法只能进行点上的计算。为反映表面腾发量的空间特征,引入遥感技术和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模型。遥感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地面信息,而SEBAL模型则利用Landsat TM/ETM影像获取的遥感信息计算区域腾发量。该文在SEBAL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研究区域的客观情况进行参数改进,在ERDAS软件支持下,计算获得了研究区域地面反照率、地面温度以及各能量分量的空间分布。结果分析表明,参数改进后模型计算过程简捷,结果基本合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对于缺乏观测资料的地区,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渭干河平原绿洲耗水过程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的矛盾,应用干旱区平原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研究1992-1996年新疆渭干河平原绿洲水资源消耗过程及其组成.结果是 渭干河绿洲每年耗水约20.5亿~26亿m3; 农业区的年均陆面蒸发为620~660 mm, 自然生态系统年均陆面蒸发为320~400 mm; 在绿洲耗水中,社会经济系统约占60%~65%, 自然生态系统约占35%~40%; 作物生长期为非充分灌溉供水.模型模拟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在干旱区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选择与立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节水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不足,而农业始终是用水大户。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4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仅2400立方米/(年·人),亩均占有量1460立方米/(年·亩),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4和1/2。若按未来人口15亿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1875立方米/(人·年),而美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3500立方米/(人·年),1985年人均实际用水量已达1900立方米/(人·年)。我国总用水量中约7O~80%用于农业,当用水紧张时,首先被削减的总是农业用水。目前全国农田灌慨平均每年缺水达300多亿立方米,受旱面…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的形成及其利用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疆塔里木河干流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 自身不产流, 水资源全部依靠其源流补给, 为纯耗散性河道.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塔里木河干流上游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的年径流量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源流区的耗水模型, 对源流区来水及耗水的增加趋势给出了定量结果. 分析了干流各测站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 从而粗略推算了现状条件下各站发生间歇性断流的时段. 建立了干流区耗水模型, 分析了干流上、中游各段耗水特点, 得出了各段耗水随干流来水减少而减少、因人类活动而增加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冻结条件下土壤水热耦合迁移数值模拟的改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冻结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和热量迁移的基本方程,推导出了冻土水热耦合方程,并构造了采用变化的空间步长和自动调节时间步长的全隐式有限差分计算格式,使模型求解中的迭代计算过程大为简化,计算速度有很大提高。用本模型对张掖壤土的室内冻结过程进行了模拟,土壤水分、温度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模拟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温度的变化,且在计算中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不需要在冻结区引入冰的阻抗系数的概念,较好地改进了已有的数值模拟,为模拟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冻结过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