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4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中国亿万人吃饭问题;三峡工程成功完成、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等……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科技发展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 m,最大坝高181 m,坝轴线全长2 309.5 m,分为泄洪坝段、厂房坝段、非溢流坝段、升船机坝段、临时船闸坝段、左导墙坝段和纵向围堰坝段。笔者着重从泄洪建筑物水力学、坝体分缝、电站引水压力管道布置及结构形式、坝基深层抗滑稳定、临时船闸封堵、坝基封闭抽排等方面对大坝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承担着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任务。工程建成后可确保荆江地区防洪标准不低于百年一遇,大大缓解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为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的华中、华东、华南地区提供巨大的能源支持,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同时枯季补偿调节可提高长江中游河段航道水深和改善航运条件。新时期,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对三峡工程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优化水资源利用,实施科学调度,全面提升水库综合效益,是三峡工程今后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拦河大坝泄洪流量大、孔口多、泄洪消能结构复杂,岸坡厂房坝段基岩长大缓倾角结构面因坝后厂房深挖临空危及坝基稳定,坝体混凝土耐久性要求高且温控防裂困难;茅坪溪防护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设计施工尚缺乏实践经验;电站运行水头高、变幅大,引水压力管道及进水口选型和蜗壳埋设方式技术复杂,地下电站采用变顶高尾水洞替代常规的尾水调压室;双线五级船闸运行水头高、输水水力条件复杂,且在山体深挖岩槽中修建,全衬砌船闸结构、高水头输水系统和大型人字闸门及启闭机设计难度大等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各建筑物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采用的优选方案及技术措施和通过实践检验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历经规划论证、大坝施工、大江截流、下闸蓄水、正式建成和全面运营等6个阶段.以1990年~2015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下提取土地利用双向变化信息,并构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Land Use Degree Change, LUDC),对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的阶段性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论证阶段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结构是10∶82∶6∶1∶1,正式运营阶段土地利用结构是9∶81∶6∶2∶2,土地覆盖以植被型为主; 2)三峡工程不同阶段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面积、速度/速率及方向差异性显著.蓄水前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相互转换,蓄水后除水面扩展外,宜昌市区建设用地持续大面积增加; 3)创建覆盖研究区的1 km×1 km空间网格,以此为单元计算LUDC,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主要发生在500 m以下的河谷地区,且变化与其所处工程建设阶段、国家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非常契合,反映了区域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响应.在研究区各阶段,影响因素主次有所差异,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是土地开发的主要驱动力,建设用地和水域通过占有林地和耕地迅速增加;在移民安置、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研究结果为库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了解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宜放慢进度、控制规模、适时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正式开工,1997年11月第一阶段大江截流任务完成,目前已转入第二阶段工程建设。到2003年汛前,大坝将浇到140m高程,初期蓄水135m高程。第二阶段工程是“三峡整个工程的高峰期,也将是创造世界工程纪录的高峰期”。在进入“高峰期”之前,提出放慢进度、控制规模、进行调整,似乎不合时宜。但笔者以为及时进行调整,十分必要,为时亦尚不晚。如果一旦木已成舟,则无法再作追改了。一、调整之所以必要的理由首先,三峡工程风险极大,有些重大问题还有待作出更加充分的严谨的综合评价与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7.
二期围堰是三峡工程重要的临时建筑物之一,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许多技术难点,进行围堰的优化设计非常重要.通过离心机试验,解决了填料风化砂的水下坡角问题,使断面结构得到简化,平抛垫底沙砾石使围堰断面进一步优化.根据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防渗墙结构的设计,提出了防渗墙的设计参数,利用三峡坝区开挖废料风化砂和生产人工骨科混凝土的弃渣研制出了废料柔性混凝土防渗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而且变废为宝,减少投资,为解决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的物资供应部门为背景,设计了一个基于MAS的企业业务过程管理系统,系统的核心服务合同,反映了Agent的信念,目标,意图,规划,能力和承诺等思维态度,系统的运行通过服务合同的生命周期过程来实现,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难以适应业务模式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长江三峡工程,本刊于1986~1988年先后发表了十余篇文章,海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所涉及的技术、经济、效益等问题作了学术性的探讨,并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意见。现据了解,从1986年开始的对三峡工程可行性重新论证已于今年初基本结束。十四个专家组提出了各自的最后论证报告,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写了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报告。我们特约请三峡工程论证综合经济评价组组长游吉寿同志撰文,就目前争论最多的几个问题,综合介绍经专家们论证得出的结论。同时,为了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情况,特将专家组中部分专家的不同意见摘录于后。当然,三峡工程是早上,还是缓上,还是不上,还有待决策者根据国家现实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不同意见,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审慎作出最终决策。这一期里还刊载了本刊美方编委谢定裕教授《50年内不造三峡高坝》一文,反映了海外部分学者、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论证中,各方面提出的意见中有一部分与泥沙有关。为了便于进一步讨论,现据我们的浅薄认识,对若干与泥沙有关的问题提出看法如下。一、三峡水库可以长期保留调节库容有人说水库总是有寿命的。如果这句话指的是水库在一定时间内都会因泥沙在水库内淤积而使水库完全丧失其调节库容,则对规划中的三峡水库是不适用的。三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川江的水沙特点和库区地貌使三峡水库可以长期保留大部分调节库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