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对比 Amberlite XAD-4与两种新型吸附树脂 NK和新 H对对甲苯胺的静态吸附行为 ,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并讨论吸附热力学性质 .两种新型吸附树脂对对甲苯胺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 Amberlite XAD-4 ,微孔作用机制及表面部分极性起决定作用 .吸附焓变 ΔH<0表明吸附为放热过程 ,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 .对吸附焓变和自由能变的讨论同时表明树脂对对甲苯胺的吸附为多层物理吸附过程 .吸附熵变 ΔS表明吸附树脂表面的不均匀性和吸附质分子在树脂表面的分布及其局域运动与吸附有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2.
采用旋转异构体模型,将受约束聚甲醛(POM)长链等效为约束在圆柱体内,用完全计算法研究受约的聚甲醛链的热力学性质,发现体系的配分函数Z与链长N存在关系:lnZ=aN b,其中N也代表键的数目,a和b仅与温度T和无限长圆柱体的直径D有关.这种方法为研究多链体系的热力学提供一种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3.
The crystallinities, thermal properties, liquid crystal properties and rheologic properties oftwo series of the aromatic copolyesters are studied. One of them is composed of IPA, 2,6-NDA,CLHQA, PABA and. the other composed of TPA, 2.6-NDA, CLHQA, IPA. The results showthat the crystallinities of the aromatic copolyesters are relatively low and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copolyesters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unsymmetrical contents. These two series of aro-matic copolyesters are both suitable for the conventional melt spinning process and have a goodfiber forming property and a good thermal stability. The viscosities of aromatic copolyestermelts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shear rate, hence the so-called" thinning under shearing" phe-nomenon. The melts have a rather high viscosity flow activation energy and a relatively lowelasticity.  相似文献   
4.
向金属氯化物(Ⅰ)的水溶液中通入CO_2气体,以期制备相应的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在常温常压下,体系的△G>0,反应几乎是不可能的。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溶剂(S),使生成的HCl即被萃取,可促进Ⅰ的继续转化。分析计算表明,S对HCl必须有很强的萃取能力,其K_萃须在10~5以上。研究了加入有机溶剂N_(235)前后,体系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及其变化。加入N_(235)后,K_萃值增大了5个数量级。考察了温度、时间和通气次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根据反应的耦合原理和热力学分析,提出萃取剂选择的原则。结合实验数据的估算说明:溶剂萃取法由Ⅰ和CO_2制备碳酸盐的工艺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粉末高温合金平衡相析出行为的热力学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热力学平衡相计算方法及相应的高温合金数据库对René95,Rene88DT和эп741нп三种合金在平衡相析出温度范围和析出量以及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系统的热力学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粉末高温合金的平衡相种类基本相同,主要平衡相为γ,γ'和碳化物M23C6,MC,M6C.René95合金中的碳化物含量要高于其他两种合金.3п741нп有着较高的γ'相析出温度和较大的析出量.随温度降低,Co和Nb从γ'相中析出,在其周围富集,其中3п741нп合金中尤为明显.合金元素的偏聚度也和合金的初熔点与终熔点之差的大小有关,其熔解区间越大即初熔点和终熔点之差越大,合金元素的偏聚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工业系统和热力系统的对比分析,提出运用热力学原理来诠释清洁生产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工业生产的三种模式和清洁生产的评价体系进行热力学解释,并将热力循环运用于清洁生产,试图从热力学原理中找到清洁生产理论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用碘--碘化物溶液从含金矿石中提取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不同电解液中影响金溶解的热力学因素,由热力学计算结果绘制25℃时的金--碘--水体系的Eh-pH图,分析得到金-碘系统在水环境中的稳定区域:pH=0~14;结合对碘化浸金热力学、动力学的分析,在浸金实验的基础上,分析碘浸出金的机理;以碘-碘化物为浸出剂,实验研究含碳矿石中金的溶解,讨论金萃取的反应时间、碘-碘化物质量分数、pH对浸出的影响,并与氰化物的浸出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从浸出液中回收金及碘的再生方法.所得金浸出的合理条件为:碘的质量分数在0.8%~1.0%,n(12):n(I^-)=1:8~1:10,助氧化剂双氧水质量分数在1%~2%,浸出时间为4h,液固比在3:1~5:1,浸出温度为常温,矿浆为中性或酸性.金的浸出率可达93%以上,浸出液中的金和碘均可用电解方法回收.分析证明,在达到相同浸出率的情况下,与氰化法相比,碘化法浸出时间短、综合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用MATLAB编程求解Zn(Ⅱ)-NH4Cl-NH3-H2O体系热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ATALAB语言编写程序建立Zn(Ⅱ)-NH4Cl-NH3-H2O体系的多元非线性热力学模型并求解其热力学关系. 模型中共有pH值、游离氨浓度、总氨浓度、溶液中总锌浓度、总氯浓度和游离氯离子浓度 6个变量, 共有锌量、氨量、氯量和电荷平衡4个方程. 根据电算指数法, 模型中各离子浓度之间服从对数和指数关系. 输入需求解的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求出总氨浓度和总氯浓度分别在0~10 mol/L范围内变化时, 其他未知数随之变化的关系, 并绘制各种重要的热力学关系图, 包括各种立体图和二维图. 对用MATLAB求解模型和用BASIC求解模型的所得结果以及与氧化锌溶解度实验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用MATLAB编程求解冶金多元非线性热力学模型, 过程简单, 所得结果精确可靠, 根据计算所得数值可方便地绘制成各种图形, 便于进行冶金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HF/3- 2 1G从头计算求得琥珀酰苯胺 (PHSIM)和联丁二酰亚胺(BSIM )的内旋转位能曲线 ,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 - 31G 水平对能量极小点所对应的稳定构型进行全优化 ,并作集居数分析、自然键轨道分析和简正振动分析 ,获得它们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红外光谱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 ,PHSIM和BSIM均以非平面构型存在 ,前者分子中五员环和六员环之间的夹角约为 4 3°;后者的 2个五员环平面相互垂直。它们分子中羰基伸缩振动带均分裂为 2个 ,在PHSIM中为 1 74 0cm-1 、1 795cm-1 ,而在BSIM中为 1 773cm-1 、1 80 2cm-1 ,且低频带的振动强度远大于高频带。由振动频率计算了标题物在 2 98~ 80 0K温度范围的热力学函数 ,通过原子化反应由B3LYP能量估算了它们的标准生成热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水相分配技术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盐,测定了不同分子质量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并利用改进Diamond—Hsu模型对此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进行了数学关联。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