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藻藻蓝蛋白和藻多糖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螺旋藻中提取藻蓝蛋白(SPC)和多糖(SPS),研究其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PC和SPS能够促进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其中SPS的促进作用有剂量依存关系。SPC和SPS能恢复T细胞受环磷酰胺损伤后E玫瑰花环形成能力,特别是对活性E花环(Ea)的形成能力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Te(Ⅳ)胁迫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不同的生长阶段添加Te(Ⅳ),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从第1天至第4天开始添加Te(Ⅳ),研究Te(Ⅳ)胁迫对S.platensis中各种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碲累积添加量均为650 mg.L-1的情况下,随Te(Ⅳ)添加时间的后移,碲胁迫强度减小,碲对S.platensis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小;水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随着碲胁迫强度的减小而增加,较低的碲胁迫强度下,水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质量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变化趋势与水溶性蛋白相似;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上升,且随着碲胁迫强度的增大而增加;碲胁迫并没有改变螺旋藻中的色素组成,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的质量分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Se-SP)对大鼠肝叶切除术后肝细胞的抗氧化效应。方法:采用W istar大鼠复制67%肝切除模型,3个不同剂量组的大鼠于术前连续7 d按每天每公斤体质量灌胃150 mg(H)、50 mg(M)、15 mg(L)的Se-SP,另设生理盐水(P)和假手术(F)对照组。在手术前(0h)及术后12 h和48 h等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肝细胞,检测肝细胞中硒(Se)、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P、F组相比,H、M组肝细胞中Se、G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Se水平与GPx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2=0.75,P<0.05)而与MDA呈明显负相关(R2=0.70,P<0.05)。结论:Se-SP对肝切除大鼠肝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保护效应,对GPx活性具有明显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螺旋藻氨基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螺旋藻的游离氨基酸和全氨基酸的组成成分分析表明大螺旋藻有较高的氨基酸营养,全氨基酸成分与极大螺旋藻及钝顶螺旋藻的成分很相似.因此大螺旋藻与极大螺旋藻、钝顶螺旋藻同样,可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螺旋藻对铁的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螺旋藻的富铁规律和如何提高螺旋藻有机铁比率及含量,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开发螺旋藻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对铁离子具有较强烈的吸附和密集作用,藻体中有机铁含量较高,最低可达284ppm,最高可达349ppm;螺旋藻培养过程中应适当给予添加剂以增加培养基中的铁离子浓度,如0.01—0.03gm/L,可望有效增加螺旋藻中有机铁含量。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放氢与能量供应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暗处理消耗螺旋藻细胞内积存的可供放氢的能源,然后外加不同的呼吸基质。了解到处于暗饥饿状态的螺旋藻可以利用不同基质维持放氢。蔗糖等基质可使放氢活性恢复到暗饥饿前充足照光时的水平,乙酰基和酮戊二酸的恢复效果较差。藻细胞利用不同基质支持的放氢活性还受反应系统中氧浓度的影响,当氧浓度超过10%时,放氢活性差不多被完全抑制。在不同的基质存在和光照条件下,由藻细胞提取得的ATP 浓度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与放氢活性似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表明蓝藻的放氢活性在适宜放氢的条件下,可能还受藻细胞内ATP 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味精废水中混合培养粘红酵母和钝顶螺旋藻,并生产油脂。将COD(化学需氧量)为32000mg/L的味精废水稀释5倍,pH值调节到5.5,接种10%粘红酵母,培养3d后接种10%螺旋藻。培养5d后,COD降解率为70.3%,油脂产量为216mg/L,分别是粘红酵母单独培养的1.75倍和5.42倍,螺旋藻单独培养的2.36倍和7.64倍。混合培养也利于废水中NH4+-N、还原糖以及谷氨酸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 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Se SP,从Se SP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 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 SPPB)、硒藻蓝蛋白(Se SP-PC)、硒多糖(Se SP-PS)和纳米红硒(Nano-Se);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硒含量;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自由基清除率,Reed-Muench算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Se SP-TP、Se SP-PB和Se SP-PC与不含硒相同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显著提高(P0.05),对·O2和·OH清除作用的EC50明显降低(P0.05),Se SP中Se SP-PB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高,其中Se SP-PC可能起主要作用;Se SP-PS硒的质量分数低,其中硒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尚不明确;微藻转化的NanoSe也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Se SP生物转化富硒活性形式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与活性硒元素的掺入有关,藻体转化生成的富硒蛋白质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明显,生物转化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型活性硒形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素对富硒锌纯顶螺旋藻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种环境因素pH、光照强度、锌盐对富硒锌钙螺旋藻叶绿素a、硝酸还原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光强范围内随着光强度增大,硝酸还原酶和叶 纱a呈同步增加的态势;等量不同种类锌盐对硝酸还原酶和叶绿素a含量影响较小’pH对硝酸还原酶和叶绿素a的影响出现不同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钝顶螺旋藻的混合营养分批和流加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L小型发酵罐对钝顶螺旋藻混合舂批和流加培养进行研究,在混合营养流加2中获得10.2g/L的最大细胞浓度,在这个浓度分别是混合营养分批的营养的3.8 ,光合自养分批培养的7.2倍,而细胞们率则分别为混合营养分批2的2.8倍,光合自养分批2的4.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