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7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收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了磷化工厂含碘烟气中碘元素通过富集,沉淀回收的方法。对碘的回收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讨论温度、pH值、沉淀剂的种类与碘回收的关系,并且通过实验找出最佳的工艺参数并确定经济合理、适用性广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含铜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中的析出相及其析出机理.由能谱(EDS)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可知,铁素体基体上存在的大量弥散分布的等轴状析出相为类B2结构的铜.这些铜析出相的析出机理可以是一般析出、位错析出、台阶机理相间析出和弓出机理相间析出:一般析出在550、650和750℃三个等温温度均可发生;位错析出只发生在较低的等温温度(550℃),此时析出相呈特殊的平行短列状;台阶机理相间析出也可在上述三个等温温度下发生,但650℃等温时最有利于台阶机理相间析出,此时析出相平直列状分布;弓出机理相间析出只发生在较高的等温温度(750℃),析出相弯曲列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双辊薄带连铸条件下,1.2%Si无取向电工钢初始组织和析出物形貌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1 550℃浇注条件下,铸带经过空冷后以粗大的原始铸态铁素体组织为主,也有一部分相变产生的细小晶粒,晶粒尺寸范围为50~400μm.铸带中析出物为AlN和MnS,其中AlN析出分为高温析出和相变析出两种,高温析出AlN尺寸在0.5μm左右,相变析出AlN尺寸则在100 nm左右,二者对再结晶组织影响不大.MnS在铸带成型和成品退火过程中都有析出,尺寸范围为30~40nm.  相似文献   
4.
应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对CSP工艺含钛耐候钢中的细小磷化物进行了研究.对成品钢板和经900℃压缩20%并等温30min的连铸坯分析结果表明:耐候钢中存在MxP型纳米级磷化物,x值为2~3,金属元素M为Fe、Ti及少量Cr或Ni,磷化物的结构为六方晶系,点阵常数a=0.609nm、c=0.351nm;成品钢板中磷化物尺寸多在20nm以下,而经过900℃压缩的连铸坯试样中磷化物的尺寸、形状不尽相同,较大的棒状磷化物长约300nm、宽约50nm,其他粒子在50nm以下,多呈方形.CSP工艺生产线中可能发生磷化物沉淀的阶段是热连轧的最后两个道次直至冷却到400~500℃的过程中;磷化物的析出可提高沉淀强化效果,但同时会使钢中的固溶磷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6炉微合金化高氮L45钢进行了长时间(1800s)加热时和快速(50℃/s)短时间(5s)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试验。测定了奥氏体晶粒平均截线长度。在萃取复型透射电镜照片上利用图象分析仪测定了1、3和6钢样中微细析出相的尺寸分布。利用透射电镜能谱仪分析了微细析出相的化学成分。还探讨了铝及微合金化元素钛、钒和铌与加热温度对高氮中碳钢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选取Ni2+,Ph2+,Zn2+,Bi3+,Cr3+,Fe3+,Ce4+等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硫化物及磷酸盐沉淀作试验.研究了沉淀物的种类和形态、沉淀物与气浮剂的吸附形态、不同的气浮剂及气浮方式等对气浮表现活化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高温、室温拉伸和硬度测试研究了实验室研发的改进310奥氏体不锈钢在700℃长期时效后的组织与性能.700℃时效1000 h后,实验钢在晶界和晶内析出了大量(Cr,Fe,Mo)23C6、(Cr,Fe)23C6、σ相和少量的χ相.析出相对实验钢的室温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强度增加,硬度升高20 Hv,同时延伸率仍保持在30%以上.高温下,析出强化效应减弱,延伸率轻微下降.通过断口表面和剖面观察发现,时效1000 h后,实验钢的高温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未观察到裂纹和孔洞;而室温拉伸断口为脆性断裂,断口附近则观察到σ相中出现裂纹和孔洞.从σ相的脆-韧转变和实验钢基体的室温和高温强度的不同,讨论了在室温拉伸过程中产生裂纹和孔洞的原因,以及时效对室温和高温力学行为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The effect of a small amount of Zr addition on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stability of Laves phase particl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e-13.5Cr-4.73Al-2.07Mo-(0.34–0.5)Nb-(0.65–0.98)Ta-(0–0.33)Zr (wt. %) ferritic alloy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designed alloy ingots were hot-rolled, aged at 1073 ?K for 24 ?h, and then re-treated at 1273 ?K, 1323 ?K, 1373 ?K, and 1473 ?K for 1 ?h,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Zr addition could not only stabilize the Fe2M Laves phase (M ?= ?Mo,Nb,Ta,Zr) to a much higher temperature, but also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Fe23Zr6 phase. The high-temperature (HT) micro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alloys significantly was improved, as evidenced by the fact that a certain amount (0.66–1.19%) of precipitates (Fe2M, Fe23Zr6, and core(Fe23Zr6)-shell(Fe2M)-structured particles) with an appropriate size (~1.0 ?μm)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ferritic matrix even after being re-treated at 1473 ?K. Particularly, the formation of core-shell-structured particles at HTs was studi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both solid solubility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 in the matrix. All these aged alloys exhibited promin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both room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showing high yield strength with σYS ?= ?490–560 ?MPa at room-temperature and σYS ?= ?80–85 ?MPa at 1073 ?K.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was further discussed in light of various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and the calculated strength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9.
低碳微量铌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碳氮化物析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低碳微量铌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碳氮化物析出,运用Gladman晶粒粗化机制讨论了析出相颗粒的平均直径、体积分数和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钢中的微量Nb在1 200℃时完全固溶,并在760℃变形前的冷却过程中无Nb(CN)析出.在形变过程中Nb(CN)的析出同样需要孕育期,但与等温过程相比大大提前.当变形量积累到一定值(本实验条件下ε=0.69)时,大量动态析出的Nb(CN)颗粒弥散分布在晶界以及位错线上.Nb(CN)析出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颗粒长大不明显,计算得到的铁素体晶粒平均截径与实际测得的铁素体晶粒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扩展电阻研究了低温退火及低-高温二步退火后P-CZ硅中新施主的微观分布。指出在新施主的氧沉淀界面模型下,通过扩展电阻法测量新施主的分布提供了确定氧的微小沉淀的一个灵敏的方法,其灵敏度取决于原始电阻率,新施主的分布可以通过讨论氧沉淀的分布,氧沉淀动力学过程以及晶体生长的液流模型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