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介绍了实际生产中电机干燥的常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并对现场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服装隔热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暖体假人设备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之一——服装热阻进行测试,得出单件服装热阻与组合服装热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不同穿着方式和环境温度对服装热阻的影响,为人体热舒适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了纳米材料改性复合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高频老化实验对样品的耐变频性能作了测定.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在变频电机中的使用寿命比普通绝缘材料提高7倍以上,且纳米颗粒分散工艺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大.文中还对纳米材料提高绝缘材料耐变频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变频电机绝缘材料破坏机理的探讨及新型绝缘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变频电机中电磁线绝缘材料过早破坏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影响变频电机电磁线绝缘材料寿命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纳米材料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绝缘材料,改善了电磁线的耐电晕性能,提高了电磁线的耐变频寿命.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钻柱隔振的力学模型,对钻柱进行了纵向振动的动力响应分析和固有频率计算,比较了常规钻柱和隔振钻柱钻头处的位移、井口处的位移以及钻压的变化.钻柱隔振后,其固有频率远高于常规钻井时的激振频率,因此隔振后的钻柱可以避免发生共振现象,提高钻井效率.钻柱隔振理论可以为隔振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倒置式屋面是将防水层放在保温层下的一种屋面,具有延长防水层使用寿命、简化施工工序、保证施工质量、减轻层面荷载等优点。对倒置式屋面与传统屋面进行了经济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新疆气候条件特殊,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传统的屋面构造在保温、隔热方面远达不到《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耐久性也很差.笔者提出一种屋面构造,在节能和耐久性方面都优于传统屋面。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用价格低廉的原料成功地制备了Bi2Ti2O7介质膜.制膜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得到的薄膜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较高的介电常数.用其制备的绝缘栅场效应管与相同尺寸的SiO2绝缘栅场效应管相比,前者具有较高的跨导和较低的开启电压.  相似文献   
9.
YGY板与两侧结构层组合成的YGY保温外墙板是一种新型节能墙体.该墙板可做为普通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的外墙,节能效果远高于《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的要求.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YGY保温外墙板是行之有效的新型保温节能墙体.  相似文献   
10.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但该门课程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实验课程结构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体系不健全、教学方式多样性缺乏等核心问题.研究试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设备系统化及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入手,完善该课程教育体系,提升本科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研究领域的适应能力,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