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海地区汉族人单胺氧化酶基因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单胺氧化酶基因的MAOA(CA)。力MAOBI(GT)n2个基因座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在246名(男性122人,女性124人)无血缘关系上海地区汉族人中检出MAOA(CA)n基因座8-种等位基因(110-124bp)和19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用20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小麦近缘种和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14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其中10对引物可以在小麦近缘种间扩增出多态性标记.共扩增出分子量小于500的条带477条,其中342条具有多态性,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在2~6个之间,平均为3.7个.11个实验材料的基因多态性(PIC)范围在0.4013~0.7281之间,平均为0.5725.根据NeiM的方法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系统树,确立小麦及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为麦类作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及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近年来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情况,现已对13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概念性翻译获得了8种蛋白质(或其亚基)的氨基酸序列,还对中华绒螯蟹的微卫星序列和序列表达标签开展了初步研究,总体上,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较薄弱,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应加强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的广泛深入研究,重点突破一些重要功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为中华绒螯蟹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麦雌性不育基因的微卫星标记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小麦新601×雌性不育小麦XND126的F2群体作为育性调查以及基因标记群体.通过对育性基因的分析,确定在此组合中雌性不育基因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结合混合分组分析法(Bulk Segregant Analysis,BSA),首次对小麦雌性不育基因进行了SSR分子标记,通过对一千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确定微卫星引物cfd36标记与主效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20.2cM.  相似文献   
5.
Molecular studies using trace DNA, such as from museum specimens, ancient or forensic samples and samples obtained noninvasively, often have a common problem of low quality of DNA templates. Amplification errors, such as allelic dropout and false allele, may arise dur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such samples.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treats homozygotes and heterozygotes discriminately has been developed to measure sample quality and compute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using multipletube approaches. We use plucked hai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26 individual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 lana) to test the model. In this case, a confidence level of 99% can be achieved by three positive PCRs. If the sample quality is very poor and requires many PCR replicates, an alternative multiplestep genotyping method is recommended. This model enables researchers to optimize experimental protocols through pilot studies and obtain reliable genetic information using noninvasive sampling method.  相似文献   
6.
选用10个SSR标记,经PCR扩增、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和银染法显色,对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以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作对照.结果表明,10个SSR标记在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群体的平均H、PIC、Ne分别为0.673/0.631/4.3、0.680/0.649/4.7、0.777/0.660/4.3、0.797/0.716/5.1、0.793/0.561/3.2和0.680/0.629/4.6.高原型藏山羊与山谷型藏山羊(D=0.063)聚为1类;建昌黑山羊和美姑山羊(D=0.026)聚为1类后,再与白玉黑山羊聚为1类;最后两类与新疆山羊聚为1大类,与各群体的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链亲和素磁珠吸附法捕捉能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AC)15退火结合的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微卫星序列的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获得的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形成双链,然后克隆到pGEM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得到一个微卫星序列文库.经测序统计,引物得率为12.5%;根据序列设计的SSR两侧引物PL和PR,共得到5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玉叶金花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将为下一步进行玉叶金花基因组结构的分析、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重要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8.
运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新疆3个地方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统计并计算了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值基因数,杂合度和遗传距离。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利用PHYLIP3.6软件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基因座在3个地方驴群体中均表现高度多态,可用于遗传连锁及进化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微卫星座位与体尺性状间的相关性,等位基因190与体长和胸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右江、左江及红水河三江段野生大眼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自主开发了4对大眼鳜微卫星DNA引物,此外,还从28对鳜属微卫星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5对,19对标记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对32尾右江(YJ)、35尾左江(ZJ)及36尾红水河(HSH)三地理群体野生大眼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总群体的固定指数Fix范围为0.001 4~1.000,表明19个位点在总群体内表现为杂合子缺失,其对环境的应对能力有所下降。遗传参数统计结果表明,总群体观测等位基因数(Na=19.4737)、香农指数(I=2.399 8)、平均杂合度(Ave Het=0.720 6)、多态信息含量(0.447PIC0.947)均显示:在哈温平衡下,大眼鳜3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3群体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红水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左江群体、右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左江和右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为接近。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大(0.15群体间近交系数Fst=0.153 90.25),15.3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4.6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576 1,各座位的基因流Nm分布范围较广(0.147 4~8.909 1),平均Nm值为1.374 5,表明3群体间属于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基因流基本顺畅,群体内的近交系数较高,容易引起遗传结构的变化。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左江群体与右江群体首先聚为一支,再与红水河聚为一支,符合其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缪振鹏  丁莉 《广西科学》2019,26(1):146-151
长梗吊石苣苔Lysionotus longipedunculatus (W.T. Wang) W.T. Wang是我国吊石苣苔属中的一个比较罕见的物种,目前濒危等级被评估为极危CR Blac (ⅰ,ⅱ,ⅴ),而同属的吊石苣苔L. pauciflorus Maxim.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生境变化多样,濒危等级为无危LC。本研究通过筛选出16个微卫星位点对长梗吊石苣苔的两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对比相近地区的吊石苣苔居群,比较研究导致长梗吊石苣苔濒危的原因。结果显示二者的遗传多样性都比较低,有较高自交现象,但吊石苣苔具有明显的走茎,可以有效地克隆繁殖,相较之下,长梗吊石苣苔较弱的克隆繁殖能力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