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3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Na-SMA)为湿敏材料,采用浸涂的方法,在小型叉指金电极上成膜,制备了高分子电阻型湿度传感器.研究了浸涂液组成对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浸涂液中Na-SMA浓度的提高,元件的电阻、湿滞降低;而随着浸涂液中聚乙烯醇(PVA)浓度的提高,元件的电阻降低,湿滞增加.  相似文献   
2.
醋酐合成的化学平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力学的方法研究了醋酸甲酯及甲醇合成醋酐的反应,计算了反应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温度、原料配比和压力对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组成的影响,为醋酐合成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和催化剂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用原位聚合法合成压敏显色微胶囊时,聚电解质是必不可少的.文中的聚电解质MS是由马来酸酐和苯乙稀共聚合成,它的大分子碳氢主链以多羧酸和多芳基取代为特征.在胶囊化过程中,聚电解质MS通过电荷效应,使能生成胶囊壁材的三聚氰胺—甲醛预缩体聚拢在胶囊核心的表面,进行原位聚合,所生成的不溶性产物逐步固化为壁材.阐述了该聚电解质的乳化、稳定、催化和定位效应,以及不同马来酸酐—苯乙烯合成比的聚电解质对于微胶囊颗粒大小、气密性、包容量和显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辊开炼机上采用马来酸酐(MAH)单体对天然橡胶(NR)进行接枝改性,再与高耐磨炭黑(HAF)混合,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炭黑增强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MAH改性NR/HAF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中MAH用量以1份为宜。引发剂DCP的引发效率比BPO略高,用量以0.5份为宜;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热稳定性较好;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碳黑在NR基体中的分散以及界面结合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TG和DSC热分析技术对该共聚物的耐热性能及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热分解受单机理控制,初始热分解温度为637K;683K后热分解速率迅速增大,703K时达到最大,在761K时分解基本结束;共聚物在氮气中失重20%和50%时的温度分别为679K和700K,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85 K;根据K issinger法求得非等温条件下共聚物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为173.21 kJ/mol,指前因子为3.293 9×1012m in-1,由Crane法求得其反应级数为0.94.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马来酸一丙烯酸共聚物阻垢剂,对引发剂用量、溶剂水量、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影响反应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马来酸酐50份、丙烯酸11份固定的条件下。采用引发剂25份、溶剂水15份、催化剂0.03份、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合成的共聚物阻垢效果最佳。静态阻垢性能测试结果(按照Q/SYDQ0833-2002标准进行评价),阻垢率达82.5%。其效果优于马来酸单聚物,且成本低于1:1摩尔比的马丙共聚物。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马来酸酐丙烯酸的共聚物,然后在它们的共聚物中加入无机盐,复配制成肥料防结块剂。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丙烯酸和顺酐的摩尔比为1:2;引发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时间为3h;固含量设计为35%左右,其防结块效果与聚丙烯酸钠的同类产品对比更佳。  相似文献   
8.
多元羧酸免烫整理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为单体,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免烫整理剂.采用正交实验法对PMA整理工艺进行研究,测试了织物的白度、折皱回复角和断裂强力保留率,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如下:PMA用量80g/L,SHP用量24g/L,焙烘温度160℃,pH值为4.为了进一步提高折皱回复角,添加CA和纳米TiO2与PMA一起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结果表明,随着CA用量的增加,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折皱回复角相应提高,但用量过大后,白度会下降.添加纳米TiO2,可提高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  相似文献   
9.
固体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体酸硫酸氢钠为酸催化剂,浓磷酸、硫脲、溴化钠为辅助剂组成混合物催化剂,用马来酸酐和甲醇为原料多相催化一步合成富马酸二甲酯.反应的最佳条件是:硫酸氢钠0.8g,浓磷酸2.0mL,硫脲1.0g,溴化钠1.0g,马来酸酐与甲醇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1∶6.回流反应3小时,产率达80.5%,该法以固体酸硫酸氢钠取代传统酸催化剂浓硫酸,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物易于分离,催化剂可回收,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马来酸酐接枝SBS及其对PA6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加入复合抗氧剂A(酚类)、B(亚磷酸酯类)及流动改性剂(液体石蜡),采用热引发熔融接枝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SBS,获得了具有较高接枝率(054%)和较好熔体流动性,且不含凝胶的马来酸酐接枝SBS产物。用该产物增韧PA6,获得了较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