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
试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体操是一项以美为追求目标的艺术型体育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是取胜的关键,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艺术体操训练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探讨如何培养其表现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女子体操运动员具有训练周期短、专业化早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有所延长,但仍然存在大量因伤病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较早结束运动生涯的运动员。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0-2013年第12届全运会周期中江苏体操女子运动员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苏体操女队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教练员对损伤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运动员技术掌握不精确;局部负担过重等,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为江苏江苏体操女队运动员训练时避免损伤提供参考,更好地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版体操规则促使人们将追求高起评分以赢取“起跑线”上的优势作为参赛的新策略,高起评分的条件是大力发展高难度动作,尤其要抓好少儿体操运动员的基本难度训练。以女子少年体操运动员平衡木的基本难度训练为例,对其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线总结。  相似文献   
5.
体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体操技术动作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体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关于体操专项力量训练的内涵、原则和所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功能性训练对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采用实验法,将24名10~11岁有3年及以上训练背景的艺术体操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人,实验组在传统体能训练中加入功能性体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体能训练,干预实验为期30天,每天2 h.测试指标为专项素质指标(柔韧素质、静力性力量素质、快速力量素质与耐力素质).研究显示:实验组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干预后专项素质总分、静力性力量素质(右后控制、左侧控制)、快速力量素质(俯卧两头起过绳、右前踢、右侧踢、左前踢、左侧踢、快速力量素质总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认为功能性训练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主要表现为能够有效提高肌肉快速收缩能力,促进身体各环节、各肌肉的协调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少儿体操运动员基本功训练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功训练是在少儿体操运动员的教学训练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但长期以来在有关基本功训练的理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试从理论分析入手,对少儿体操运动员基本功训练的概念以及一般训练原则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女子自由体操项目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而对于女子自由体操项目的运动成绩至关重要。根据发展敏感期理论,运动员把握自由体操音乐的能力即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应在少儿运动员的基础训练阶段就开始培养与训练,其核心内容是对音乐节奏的感悟与对音乐旋律的感悟。结合训练工作实践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青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中进食障碍(ED)与非ED者在饮食结构、血液生化以及身体成分等因素的差异.方法:70名青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按年龄分为两组:10~14岁组(n=38)和15~19岁组(n=32),通过ED诊断量表将每个年龄组再分为两个亚组——ED组和非ED组.调查受试者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测定身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ED的总发生率为37.1%,但在两个年龄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问卷中,17.1%的运动员使用过控体质量手段.两个年龄组中ED组体质量、脂肪含量和体脂百分比均高于非ED组(P0.01).两个年龄组中非ED组蛋白摄入量高于推荐量,10~14岁ED组蛋白摄入量低于非ED组(P0.01);其他营养素摄入量虽然在ED组和非E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膳食推荐量.21.4%的运动员诊断为铁缺乏,11.4%诊断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14.3%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且两个年龄组中ED组的发生率均高于非ED组.结论:密切关注青少年女子运动员的生理与营养状态对于防治ED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今体操规则的改革,竞技体操动作技术的难度在不断地发展,这就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女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点和赛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启蒙阶段更应注重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