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将氧帘快速切割的原理应用于连铸板坯切割生产中,着重研究连铸板坯快速切割割嘴的工艺过程及结构特点。该割嘴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表明具有切割成本低、工效高、寿命长、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割缝较窄、切割断面质量好等优点,具有 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硅酸盐水泥中,应用经过煅烧的石膏比二水石膏更能提高水泥的强度.为此,研究和分析了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煅烧后的二水石膏在纯水中的溶解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南方锅炉厂生产的DHL10-13-130/80-A型锅炉为例,指出了锅炉防焦箱前侧炉墙存在破裂变形现象,分析了锅炉防焦箱前侧炉墙破裂变形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识别煤田火烧区边界位置,对火烧区磁异常进行更加精细的解释,将张量曲率边界识别方法引入到煤田火烧区磁异常的解释中,探讨分析煤田火烧区磁异常的张量曲率特征.根据煤田火烧区磁异常的特点,利用张量曲率的较大特征值和较小特征值分别圈定煤田火烧区和正常区.模型试验中,通过与常用的Theta 图以及垂向导数等方法对比,体现了张量曲率分析方法在地质体边界识别中的优越性,验证了该方法在火烧区边界识别中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乌达某煤田实测磁异常数据的解释,发现利用该方法圈定的火烧区范围和其他勘探结果以及已知地质资料相符,说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识别煤田火烧区和正常区边界范围,为煤田火烧区的磁异常解释提供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及时动态掌握烧伤病人感染菌生态学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94年~1997年烧伤创面分泌物,各种导管插管,血液标本226份进行细菌学调查。结果:细菌培养阳性138份(58.8%),其中创面分泌物送检160份,阳性120份(75%),导管插管标本40份,阳性10份(25%),血液标本26份,阳性8份(30.8%);共检出细菌14种153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高居第一位,占23.5%,绿脓杆菌次之,占17.6%。药敏结果提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去甲万古霉素最敏感(100%),其次为环丙沙星(87.7%),其它均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舒普深、复达欣耐药率最低。结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已取代绿脓杆菌上升为第一位优势菌,且只对去甲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6.
氧化镁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铵盐循环法存在镁的浸出效果不理想和废渣量比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以硫酸铵溶液和硫酸两次浸取方法制备氧化镁的新工艺,以轻烧镁为原料,对溶浸和Mg ∧2 碳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物料粒径、溶浸时间、碳化温度以及配料组成进行了研究,该工艺总的镁溶浸率和原料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8%。废渣废放量小,所制的产品MgO含量在98%以上,质量达到了国家优级品标准,由于产生的酸性废渣和碱性工艺洗涤废水可以互相中和,因此废弃物排放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DG140/53.-1型鼓泡床锅炉的设计特点,对该炉点火启动时存在的床抖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及点火过程中容易出现结焦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利用 XRD、TMS-GLC(三甲基硅烷化)等方法,对 C_3S-CaSO_4·2H_2O-H_2O、C_3S-CaSO_4-H_2O、C_2S-CaSO_4·2H_2O-H_2O、C_2S-CaSO_4-H_2O 四个系统的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结合水生成量、Ca(OH)_2生成量、[SiO_4]四面体聚合度及浆体的强度。结果表明:适量的煅烧石膏或二水石膏均能促进 C_3S 和 C_2S 的水化,但两类石膏的促进效果相近;指出了同二水石膏相比,煅烧石膏提高硅酸盐水泥强度机理的研究,应从它对水泥中铝酸盐矿物的水化和浆体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接本刊第二期从极差计算发现:R—KH=9.0,R—n=1.9,R—p=6.4,R—q=10.0,由此可知,各因素对熟料强度及生料易烧性影响程度的大小次序应为:q>KH>p>n 在表5的16个试样中,得分最高的是A_8(88.82分),其次是A_(14)(85.98分),二个试样的组合分别为:KH=0.98,n=1.9,p=1.4,q=1.5及KH=0.95,n=2.1,p:1.6,q=1.5。为验证组合3431确否是“可能最佳组合”及试验的准确性,将A_8、A_(14)与组合3431(定为B_3)一起进行第二轮试烧。A_8,A_(14)的编号相应改为B_1,B_2,生料制备的方法与煅烧条件同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铀矿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薄片测试与分析、有机质成熟度测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砂岩铀矿中常见的红、褐色“氧化带”砂岩及“过渡带”白色砂岩属于烧变岩,提出表生热液的概念,由此将煤层自燃与砂岩铀矿的形成联系起来,提出中国北方含煤盆地煤层自燃促进铀的富集成矿的设想。即煤层在新生代干旱气候条件下自燃,在相对湿润气候条件下大气降雨影响煤的自燃,形成表生热液,携带从自燃煤层及附近高温烧烤岩层中释放的 U6+沿渗透性岩层流动,在流动遇阻及温度降低条件下铀元素从(已经降温的)表生热流体中析出,并富集成矿。该成矿模式对中国北方陆相盆地“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提出新的成因解释。其证据主要体现在:(1)烧变岩与铀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2)“氧化-还原带”砂岩微观特征;(3)铀石激光原位同位素年龄测定数据;(4)伊犁盆地煤等有机质成熟度;(5)伊犁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方解石胶结物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6)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同位素测试数据等。该模式合理解释了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原因,预示着煤层自燃形成的烧变岩及(近地表)表生热液疏导体系是陆相含煤盆地表生热液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