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盆地之一,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偏西。在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砂体的空间定位、地层、氧化带展布、铀异常等特征,研究了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后生蚀变、异常晕等找矿标志,矿体的形成与"古层间氧化带"、岩石地球化学环境、直罗组下段河流相的空间展布、还原介质含量及构造等条件有关,铀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构造演化、目的层的氧化-还原界面、砂体的非均质性、还原介质等。研究认为本区铀富集成矿受前述控制作用明显,具有明显的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伊犁盆地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形成物质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地形、沉积环境、水系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规律,分析总结出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与水文地质条件关系。伊犁盆地周边存在长期稳定的蚀源区,源区内存在富铀地质体,源区形成的溪流在流出山区之前汇入较大的沟谷;并沿规模较大的沟谷流出山区,流经出露有深部倾斜砂岩地层的盆缘。同时,由于砂岩的渗透性大,地下水交替强烈,还原容量大,这些水文地质条件共同成为伊南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郎卡地区是在伊犁盆地南缘近年发现的又一砂岩型铀矿有利成矿地段。通过野外露头岩石、钻孔岩心观察和系统取样,对郎卡地区盆缘和盆内目的层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以及和蒙其古尔地区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并对郎卡地区铀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EMPA)。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砂岩有着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为近源沉积产物;成岩作用过程中碎屑颗粒普遍发育溶蚀作用,形成许多溶蚀孔,这些次生孔隙是氧化流体及铀运移的有利通道;岩石中较多的碳酸盐化为该区的显著特点,而有别于相邻的蒙其古尔地区岩石特征,而郎卡盆缘露头砂岩具有基底式胶结的碳酸盐化,使后期的地表氧化流体很难进入地层形成大规模的氧化带进而成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朗卡地区铀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沥青铀矿,还有少量的铀石、钛铀矿以及显微吸附态铀,这与蒙其古尔矿床基本相同。综合郎卡地区的岩石学和铀的存在形式等特征,认为郎卡地区和和蒙其古尔矿床可能有着相似的铀成矿作用,但成矿阶段中缺少晚期地表流体对矿床的叠加改造作用而区别于蒙其古尔矿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5.
郎卡地区是在伊犁盆地南缘近年发现的又一砂岩型铀矿有利成矿地段。通过野外露头岩石、钻孔岩心观察和系统取样,对郎卡地区盆缘和盆内目的层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以及和蒙其古尔地区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并对郎卡地区铀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砂岩有着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为近源沉积产物;成岩作用过程中碎屑颗粒普遍发育溶蚀作用,形成许多溶蚀孔,这些次生孔隙是氧化流体及铀运移的有利通道;岩石中较多的碳酸盐化为该区的显著特点,有别于相邻的蒙其古尔地区岩石特征,郎卡盆缘露头砂岩具有基底式胶结的碳酸盐化,使后期的地表氧化流体很难进入地层形成大规模的氧化带进而成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朗卡地区铀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沥青铀矿,还有少量的铀石、钛铀矿以及显微吸附态铀,这与蒙其古尔矿床基本相同。综合郎卡地区的岩石学和铀的存在形式等特征,认为郎卡地区和蒙其古尔矿床可能有着相似的铀成矿作用,但成矿阶段中缺少晚期地表流体对矿床的叠加改造作用而区别于蒙其古尔矿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粤东地区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矿体产状、含矿主岩、铀矿层内部结构、矿石的矿物成分、铀的存在形式、铀的分布状态及含矿主岩化学组分与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结合盆地演化、沉积相与成矿作用研究,提出了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三阶段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苏红图盆地玄武岩中铀矿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苏红图盆地玄武岩中铀矿化的类型,为开采利用提供理论根据。对该区玄武岩中铀矿化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其具备与砂岩中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类似的成矿条件,是受后生层间水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可用地浸技术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8.
铀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多个大型铀矿床,目的层均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白垩系地层在空间位置上与侏罗系地层相邻,且下白垩统在盆地中相当发育,出露广泛,但迄今为止还未发现大型的铀矿床。本文从白垩系地层岩性特征、铀源分析、水文地质特征、构造特征、还原剂因素五个方面分析该地层是否具备铀成矿条件,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砂岩透水性优良,北部具备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并且北部发育广泛的花岗岩体群,铀背景值满足砂岩型铀矿成矿要求,早白垩世时期盆地内发生明显构造活动,华池环河组的沉积砂体接受氧化作用充分,在遇到深部运移的油气时,U6+便被还原成U4+,在合适的位置沉淀、富集,形成铀矿。  相似文献   

9.
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含铀砂岩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机理及多种能源共存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盆地型多种能源富集成藏(矿)的潜在的规律.含铀砂岩的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样品δ13CPDB值变化范围为-4.2‰~-23.62‰,大部分样品δ13CPDB值落在碳酸盐岩δ13CPDB值范围内或略低,4个样品δ13CPDB值均低于-10‰;样品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为0.5%~16.12%.综合分析表明:含铀砂岩所属的中侏罗统直罗组在浅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到过来自深部流体的交代渗滤作用,在淋滤与溶解盆地下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过程与古生界的油气相互混合,在砂岩的成岩(成矿)过程中并且具有一定比例有机质的加入,使得含铀砂岩的胶结物中碳同位素值变低.含铀砂岩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和一定比例有机质进行水岩交换作用,有机质的参与促使本区铀矿质的络合与运移,最终在有利氧化-还原条件下沉淀和富集.  相似文献   

10.
洪海沟地区位于伊犁盆地南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是该区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具有良好的产铀前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取样、显微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和α径迹蚀刻等方法,对该地区砂岩的岩石学特征、铀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成岩作用对铀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目的层砂岩具有近物源的特点,为铀成矿提供充足物源;成岩矿物有黏土矿物;铀矿分布于与黄铁矿密切共生;后期氧化流体运移是铀成矿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伊犁盆地侏罗系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和生烃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有机岩石学及地化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八道湾煤中镜质组、壳质组含量远远高于西山窑组;反映生烃性能的有机地化指标也优于西山窑组.认为八道湾组煤属较好的煤成烃源岩,而西山窑组煤相对为较差的烃源岩.八道湾组虽然富含有利生烃组分,但由于成熟度偏低,煤系地层中砂岩比例较高,不易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构造运动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和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的研究,结合研究区的裂缝发育特征,综合分析了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油气成藏期.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早白垩世末期的构造运动.长7段泥质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初期开始大量生烃,对侏罗系延9段裂缝储层和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以及对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显示,陕北斜坡带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形成于早白垩世的早中期,而侏罗系延安组的油藏则形成于早白垩世末的构造抬升期,对应时间为晚白垩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砂岩致密时间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的致密时间目前尚无定论,这是由于对方解石胶结物的成因认识不一致造成的。通过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砂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早成岩A期的泥岩压释水为方解石胶结提供物质来源,形成了浸染状均匀分布的I型方解石胶结物和斑块状或星点状散布的Ⅱ0型方解石胶结物; I型方解石胶结的砂岩,流体难以进入而失去水岩反应能力,Ⅱ0型方解石胶结物在中成岩A期经溶解沉淀反应转化为Ⅱ型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资料不能作为研究方解石胶结物成因的主要依据,这些资料的解释必须服从于岩石显微结构特征。鉴于此,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砂岩致密时间为早成岩A期,其与成藏时期的配置关系为先致密后成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多种能源矿藏(床)的富集定位研究以及协同勘探提供参考。方法由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重、磁异常场、遥感影像特征识别出该盆地内、中、外3个环弧构造(体),从盆地构造演化和后期改造角度分析3个环弧构造(体)的构造样式,研究油气、煤、铀矿等多种能源矿藏(床)同盆共存与环弧构造(体)的空间关系。结果内环体是南油北气、煤集中分布区和有利勘探区,内环体边缘是砂岩型铀矿分布区和有利勘探区,中环弧带是含煤地层和砂岩型铀成矿层出露区和勘探区。结论多种能源矿藏(床)产出在环弧构造(体)的不同部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多种矿产耦合成矿的盆地构造动力学问题。方法综合剖析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油、气、煤和砂岩型铀矿等多种矿产共存富集的时空配置关系。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多种矿产相互关联、共存富集于古生界和中生界的不同地质层位,促使它们耦合成矿的时代主要发生在晚侏罗-早白垩世的燕山中晚期,主体受控于中新生代多构造演化及其关键变革时期的构造转换过程。结论探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演化及其叠加转换关系,有助于客观认识多种矿产共存富集可能受控的统一盆地动力学环境及其耦合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16.
邓薇  叶腾飞  张成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6):15365-15371
氧化流体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核心,沉积的非均质性是控制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查明制约氧化带发育的砂体参数,对铀矿勘查至关重要。本文以洪海沟西山窑组上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钻孔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提取影响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洪海沟矿床西山窑组上段主河道砂体厚度稳定连通性好,砂体厚度和砂体比两个参数与氧化流体的大规模发育相关性最好;铀矿化钻孔砂体与高含砂率、较大的夹隔层厚度等两类参数均有关;砂体的均质性和非均质性则直接决定着铀矿体的空间定位。均质性较高的厚大砂体控制着氧化带的发育,围绕其边缘的非均质性砂体则直接定位铀矿体的产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砂岩型铀矿氧化带的探索和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廷长组储层质量严重地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通过对宜川—句邑地区长8储集层薄片、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铁方解石(含铁方解石),在薄层砂岩中和厚层砂岩顶底与泥岩紧密毗邻的区域含量较高,以中细晶及粗—巨晶颗粒充填孔隙.碳酸盐胶结物δ13CPDB值为-5.56‰~0.2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研究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砂体厚度和砂地比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室内普通薄片镜下鉴定,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乌库尔其铀矿床西山窑组下段沉积相展布图,探讨了砂体对铀成矿的控制与影响,指出了砂体连通性和均质性变化部位,为铀成矿的有利部位;同时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一些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赋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围岩。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特点及油气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发育特点及油气资源。方法 采用沉积岩石学、沉积相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本区侏罗系沉积环境及油气资源进行探讨。结果 本区下、中侏罗统由灰、灰绿色含砾细粒沉积物组成,沉积环境以湖泊.沼泽相为主;上侏罗统由杂色粗粒沉积物组成,以山麓河流相环境为主及干旱气候为特征;砂岩主要属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源自盆地南北两侧;南侧觉罗塔格山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沉积物搬运方向总是由南向北,在盆地南部形成辫状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在盆地北部发育冲积扇三角洲堆积。结论 本区侏罗系构成该盆地重要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