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1.
木麻黄林若干元素的积累和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N、P、K、Na、Ca、Mg、Cu、Zn、Fe、Mn、B、Mo 12种元素在福建滨海台地的木麻黄林中的积累和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株中元素含量顺序为Ca>Na>N>K>Mg>P>>Mn>Fe>Zn>B>Cu>Mo。这些元素在植株中含量与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六年生木麻黄林中,Cu、B、Mo、K、Ca、Mg元素在茎中的积累量最大,而在小枝(叶)中,积累量最大的是Fe、N、P、Na;木麻黄对12种元素的富集顺序是Mo>Ca>Na>P>Zn>Cu>Mn>Mg>K>Fe,对Mo的富集系数高达n×10~2,Fe仅为n×10~(-2);这些元素的生物循环强度较大,多数元素每年被植物吸收的量占土壤表层1米厚土层中元素有效态贮量的1~22%,循环量占总吸收量的25~80%。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把大气、海洋、冰雪和陆面四个圈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既研究各圈层内部的物理过程也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是一个物理气候系统.进入21世纪,人们的视野从物理气候系统扩展到了地球系统,进一步考虑生态系统、空间天气和固体地球系统,通过研究圈层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圈层之间的能量、动量和物质交换来了解地球能量过程、生态过程和新陈代谢过程的运行规律.人们越来越重视诸如碳、氮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循环过程的影响.地球系统模式基于地球各圈层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建立起来的数学方程组,然后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编制成一种大型综合性计算程序.地球系统模式是迄今为止最复杂和最具综合性的科学数值模拟工具,是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知识的集大成.地球系统模式的先进性,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地球科学研究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建成国际领先的地球系统模式对大幅度提升我国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的科学意义、国家需求、国际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华蓥楼房湾剖面稳定碳同位素进行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碳同位素变化趋势与全球变化基本一致。早三叠世早期ΔB平均值高于晚二叠世晚期,指示海水中磷酸盐浓度的增大和初级生产力的繁盛。从晚二叠世末期开始δ13Ccarb的缓慢降低是由大规模火山作用以及陆地风化作用加强造成的;早三叠世最早期δ13Ccarb和δ13Corg的快速同步降低所代表的全球碳循环变化主要受控于生物集群绝灭的主幕及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底部缺氧水上涌。总之,二叠-三叠纪之交碳同位素变化是火山作用、海平面变化、海洋和陆地生物集群绝灭以及缺氧水上涌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Great progress in study on aerosol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transport from atmosphere is a more important pathway than that from rivers for certain elements and compounds in the remote ocean. The desert and those arid/semi-arid areas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and the Loess Plateau are the sources of those aerosols over the Pacific. Atmospheric iron is the limiting factor of the productivity in certain ocean regions. The dust storms must now be seen as repeated sources of pollution elements as well as soil elements to the East China Sea and, farther out, to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and even to the USA. The long-range transport of aerosols, especially the dust storm, from China and the positive feedbacks of iron coupled with sulfur in atmosphere might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that would affect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Pacific and/or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deserve to be further studied. It can be seen clearly that the dust storms would affect not only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local or regional climate, but als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at has been the focus of environmental study internationally.  相似文献   
6.
Tao  Zhen  Gao  QuanZhou  Wang  ZhenGang  Zhang  ShengHua  Xie  ChenJi  Lin  PeiSong  Ruan  XiaoBing  Li  ShuHong  Mao  HaiRuo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35):3774-3782
The fluvial geochemistry of the mainstream and tributaries of the Zengjiang River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mass balance approach and deduc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uptake of atmospheric CO2 through rock chemical weather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runoff mainly consisted of HCO3-,Ca2+,Na+,and dissolved Si,and that silicate mineral weathering was significant,but carbonate mineral weathering was a minor source of dissolved loads in the Zengjiang River basin because of the low amount o...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华蓥楼房湾剖面稳定碳同位素进行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碳同位素变化趋势与全球变化基本一致。早三叠世早期ΔB平均值高于晚二叠世晚期,指示海水中磷酸盐浓度的增大和初级生产力的繁盛。从晚二叠世末期开始δ13Ccarb的缓慢降低是由大规模火山作用以及陆地风化作用加强造成的;早三叠世最早期δ13Ccarb和δ13Corg的快速同步降低所代表的全球碳循环变化主要受控于生物集群绝灭的主幕及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底部缺氧水上涌。总之,二叠-三叠纪之交碳同位素变化是火山作用、海平面变化、海洋和陆地生物集群绝灭以及缺氧水上涌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实体,在调控宿主群落组成、推动宿主进化及影响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了环境病毒的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揭示了病毒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土壤病毒生态学常用研究方法(包括表型、基因多样性、宏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等),阐述了土壤病毒的多样性、病毒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展望了环境噬菌体的应用(噬菌体疗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