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ith an F2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 of two cucumber inbred lines, S06 and S52,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genetic linkage map in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Sixty-four SRAP primer combinations generated 108 polymorphic bands in the F2 population analysis. The aver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produced by one primer pair was 1.5, and the maximum was 5. Using Mapmaker 3.0, a linkage map was constructed, which consisted of 77 SRAP markers distributed in nine linkage groups (LOD≥3.0) and spanned 1114.2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14.5 cM between markers. The gene for the first-flower-node trait, termed ffn, was mapped to linkage group Ⅸ, flanked by DC1EM5 and ME7EM2A at 10.3 cM and 12.1 cM distanc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is an annualclimber originated from the tropic rain forest area inthe south of Himalayas, which belongs to the Cucur bitaceae family. Cucumb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vegetables in the world, and its planting area is sec ond only to that of tomato[1]. However genetics re search on cucumber obviously drops behind that of thelatter. The classic genetic map of cucumber, with sixlinkage groups, is composed of more than 100 genesfor color, morphology, and dise…  相似文献   
3.
利用30对SRAP引物组合对南瓜属(Cucurbita)中的中国南瓜(C.moschata D.)、印度南瓜(C.maxima D.)和美洲南瓜(C.pepo L.)三个栽培种共76份南瓜资源进行了遗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574条带中,有508条具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的条带数为19.13条.UPGMA树形图显示,这些SRAP引物可将76份参试材料分为三类,它们分别与其在植物学上的印度南瓜、美洲南瓜和中国南瓜分类相符.在种内,材料间有按起源地分类的趋势,但与果形、果色等形态性状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利用小麦亲本间遗传距离预测F1产量的可行性,以大田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36个小麦品系配成50个组合为材料,研究SRA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GD)与50个杂交组合的F1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距离与全部杂交组合F1产量相关程度低,但分析各区组内的相关关系时,存在高度正相关.当不改变母本的各组合中,GD与F1产量之间相关关系数在05以上的占786%;当不改变父本的各组合中,GD与F1产量之间相关关系数在0.5以上的占56.3%.  相似文献   
5.
SRAP分子标记分析芫花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芫花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每对引物组合产生8~20条比较清晰的扩增带.1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73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47.3条.1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92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7~14条,平均为9.2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0.9%~29.1%,平均为19.44%.结果表明,SRAP标记多态性还是较高的,可以用于分析芫花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SRAP标记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BtlSenberg et strand 1906)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对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的自然种群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境的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海拔和积温是影响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品种大别山2号和赣兴46为试验材料,利用Me5Em8正反向引物组合进行了SRAP-PCR反应体系的L9(34)正交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对影响SRAP反应的Taq聚合酶、Mg2+、dNTP和引物浓度进行分析,并对模板DNA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SRAP-PCR 20 μL反应体系的最佳组合为: Taq聚合酶1.20 μmol/min、Mg2+浓度125 mmol/L、dNTP浓度0.15 mmol/L、Primer浓度0.60 μmol/L、模板DNA含量60 ng,并含有2 μL 10×buffer(Mg2+ free)。各因素对油茶SRAP-PCR反应的影响大小依次为:dNTP、 Mg2+ 、Taq聚合酶、Primer。  相似文献   
8.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南瑞苕及其后代是四川省最重要的甘薯品种.以南瑞苕及其后代20个甘薯品种(系)为试验材,运用SRAP标记技术.筛选出16对SRAP引物进行PCR扩增.SRAP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DNA 扩增带型,反映了不同品种遗传背景上的差异;计算了20个甘薯品种(系)的N ei,s 相异系数,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它们的UPGMA 系统树,分析了20 个甘薯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其结果表明了20个甘薯品种(系)亲缘关系较近,其平均遗传距离为0.32235,这可能与它们有共同的南瑞苕血缘有关,这为甘薯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扬子鳄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子鳄总DNA为材料,对影响SRAP-PCR的Mg2 、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了TaqDNA聚合酶、样本浓度、Mg2 浓度、dNTPs浓度以及引物浓度对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l3对,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扬子鳄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及PCR扩增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30μlSRAP-PCR反应体系中,样本最适宜为1μl(30ng/μl),Mg2 的最适为2μl(2.5mmol/L),dNTPs最适为2μl(2.5mmol/L),单引物的最适均为1μl(10pmol/μl);聚合酶在30μl反应体系中宜加入1U.SRAP-PCR引物筛选及其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开展扬子鳄种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程序和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