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EGF 和 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学分级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2例乳腺癌及其中48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31%,癌乳腺组织中则为12.50%,两者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43%,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则为8.33%,它们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VEGF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说明VEGF和PCNA阳性表达作为乳腺 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 B C 法,测定了40 例胆囊癌和8 例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 P21 、 P53 、 B C L- 2 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强度.结果显示: P21 、 P53 、 B C L-2 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组织中分别为52 .5 % 、52 .5 % 和70 % .在胆囊腺瘤性息肉中分别为0 % 、0 % 和100 % .提示:检测 P21 、 P53 、 B C L- 2 蛋白表达情况对胆囊癌与胆囊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P21 、 P53 蛋白表达可能是胆囊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myc和谱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小儿肝母细胞瘤(HB)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小儿HB组织中C-myc和PCNA的表达,结果HB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C-myc阳必一表达率分别为81.8%(18/22),和33.3%(3/9),PCNA在HB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15/22)和阴性(0/9),HB组织中C-myc和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还肝组织(P<0.05),C-myc和PCNA阳性表达率与HB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临床分期愈晚期,C-myc和PCNA阳性率愈高,结论:C-myc和PCNA在HB中的表达与HB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C-myc及PCNA对估计HB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楠萌  桑建利  徐恒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0):1201-1209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真核生物复制复合体的核心成分,具有特殊的环状三级结构. 作为真核细胞DNA聚合酶δ的推动因子,与不同复制相关蛋白结合,协调DNA复制过程. 同时PCNA还作为功能转换因子,通过不同调控方式与多种细胞因子作用,参与了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及凋亡等许多重要的细胞事件. 另外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PCNA与肿瘤等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因此在临床上对PCNA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文中就PCNA的“功能性”结构及其在不同细胞事件中的功能转换(Function Switch)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的病理及某些分子生物学的变化。方法:从1992年1月到1997年12月,结合临床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术前曾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17例标本作大体病理、镜下病理、免疫组化方法的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及抑癌基因p53PCR技术的检测。结果:肉眼见坏死组织约占肿瘤体积不到50%的有32例,坏死占50%~90%的有54例,90%以上而有未完全坏死的有18例,100%的有13例。镜下仍见有肿瘤细胞的有111例,全部为坏死组织而未见肿瘤细胞的有6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指数的有72例(649%),p53表达强阳性的有85例(766%)。结论:本组资料表明,肝动脉栓塞化疗能使大部分肿瘤细胞坏死,但仅有极少部分全部坏死,而未坏死的肿瘤细胞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6.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replication complex in eukaryote. As a processive factor of DNA polymerase delta, PCNA coordinates the replication process by interacting with various replication proteins. PCNA appears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many cell events, such as DNA damage repair, cell cycle regulation, and apoptosis,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r organization of different partners. PCNA is an essential factor i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ha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umor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PCNA, which acts as a function switch in different cell events.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代谢产物对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表达的影响以及在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用CagA阳性Hp培养滤液给大鼠灌胃,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中的IL-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检测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灌服Hp滤液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8升高,胃粘膜PCNA标记指数阳性率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agA阳性Hp培养滤液可促进炎性因子IL-8的表达,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DOv6和PC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一张组织芯片上117例组织样本中CD44v6、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D44v6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癌前病变呈阳性表达;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明显,但其表达程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CNA的表达程度随着增生细胞和癌分级增加而升高。结论: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增生上皮以及鳞癌中这两种蛋白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hTERT、P53、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及正常淋巴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取自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NHL组织标本3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P53、PCNA的表达,并取正常淋巴结组织15例作对照。结果:NHL组织中hTERT、P53、PCNA阳性率分别为71%(25/35)、43%(15/35)和86%(30/35)。正常淋巴结组织依次为27%(4/15)、0%(0/15)和32%(6/15),NHL组hTERT、P53、PC2N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淋巴结组(P〈0.05)。NHL组hTERT、P53、PCNA在恶性程度高的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00%、69%、100%,在恶性程度低的组织中分别为68%、21%、74%,P〈0.05。35例NHL组织hTERT与PCNA两者表达一致者(均阳性)25例,两基因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hTERT、P53、PCNA的表达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并与病理分级之间有正相关性,hTERT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SD大鼠肝癌演进中PCNA及AZ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作诱变剂建立SD大鼠肝癌变各时期动物模型,探讨增殖核抗原(PC-NA)及抗酶(AZ)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从灌胃之日起,在2、4、6、8、10、12、14、16 w分8批处死大鼠,取其肝脏,进行病理分级、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对大鼠肝癌演进中细胞组织学变化及PCNA和AZ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