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1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922篇
系统科学   785篇
丛书文集   901篇
教育与普及   7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6篇
现状及发展   108篇
综合类   1745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936篇
  2013年   834篇
  2012年   903篇
  2011年   1003篇
  2010年   909篇
  2009年   1109篇
  2008年   1142篇
  2007年   1078篇
  2006年   928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755篇
  2003年   705篇
  2002年   699篇
  2001年   690篇
  2000年   566篇
  1999年   492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490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348篇
  1994年   297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203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3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扩散的模式和机制正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发生重大变化。鉴于此,本文对数字经济中的创新归纳出信息数字化、组织网络化、用户参与化等特征,基于察觉-动机-能力分析模型对创新的扩散机制进行过程建模,并基于多智能体仿真分析创新扩散。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创新扩散的网络分布不均匀性增加,引起信息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扩散的快速迭代;组织网络化带来产业组织在多个层面的集聚,拉近了企业之间的创新距离;用户参与化使得消费者成为创新的贡献者,增加了创新参与者的数量,企业也因此能够更为精确地捕捉用户需求。数字创新中的三种效应共同作用,改善了技术扩散的速率和规模。  相似文献   
2.
数字     
3.1万家浙江省率先开发上线“浙冷链”系统,对进口冷链食品“一码统管、一键排查、一链存证”,由区块链服务商“蚂蚁链”提供技术支持。“浙冷链”系统共有3.1万家企业上链入库,累计赋码627万余个,产生出入库记录1260.3万笔。26亿元2021年3月11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发布了2020年财报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0年总营收为52.3亿元,同比增长72.6%;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7%。然而如此高额营收的背后,是将近26亿的利润亏损。  相似文献   
3.
基于收益共享契约构建银行信用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对比模型,探讨各模式下供应链的最优决策方案,定量分析各融资模式下供应链绩效随不同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当零售商资金成本低于制造商资金成本时,商业信用融资一定优于银行信用融资;存在两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费率的阈值,只有当平台费率低于低阈值点时,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才是同时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模式.此外,收益共享比率越高,制造商收益越高,则零售商收益越低.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知识迭代发展,促使知识生产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催生了“大学—产业—政府—公众”四螺旋动力结构的建立和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新生态重构。以多伦多大学人工智能发展为例,考察其四螺旋利益相关主体及实践。从内在机理看,4个主体在互动运作中不仅重新确定了各自角色,而且还建立了大学(知识)—产业(产品)—政府(治理)—公众(公益)的新型逻辑链条,平衡公私利益格局,把公益指向作为人工智能四螺旋运作的中心目标;从外在特征看,4个主体形成了以大学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网络,并牵引其他主体形成环高校创新集群。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不断发力,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仍需要在国际比较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基于案例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人工智能有必要把握4个方面:一是走进中心,塑造大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二是以专促通,创新研究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模式;三是引企入研,提升校企合作人工智能创新的转化升级;四是人本导向,突出大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公共价值。总体来看,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人工智能不仅要面临技术上的挑战,更要面临来自治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讨论二面体群的结构问题,利用GAP软件给出二面体群D2n的共轭类长素图,并完整给出当n以及n/2分别是奇数和偶数时的共轭类长素图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西南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滑坡灾害尤为严重,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以云南省大戛高速某滑坡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滑坡地质条件及其规模,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提出类均质滑坡上部圆弧滑动下部沿基伏界面滑动的机制,以及针对性的工程处置措施,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fullerene最初被命名富勒烯。但随着科学发展,fullerene的含义不断扩大,已经不是一种化学物质而是指一大类化学物质,品种非常多,"富勒烯"这个译名已经很不恰当。文章提议使用"富勒体"这个译名取代原有译名,并将相关的fullerite译作"固态富勒体"。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四项负责制"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在高校图书馆实施"四项负责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以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馆倡导和推行"四项负责制"的情况,以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关键酶,目前主要利用红酵母PAL进行转化,但红酵母PAL稳定性较差,妨碍了其工业化的应用。该研究将交联酶聚体和印迹酶的制备方法相结合,制备出新型固定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印迹交联酶聚体,筛选出最优的底物印迹分子,并考察了该固定化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反式肉桂酸是制备印迹PAL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底物,所制备印迹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值分别是50℃和10.5,并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连续催化9个批次后,仍保持了32%的酶活保留率。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的学术体制中,跨学科研究机构的发展往往面临种种限制。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虚体机构,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诞生与发展面临种种体制性因素制约。从最初的艰难创业,到一步步获得肯定与嘉奖,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创建者的不懈努力和主管校领导、各相关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创建和发展的历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跨学科研究机构发展的现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