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生活史培养收集的各期虫体,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描述了巨片吸虫的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蚴及成虫的体表细微结构。发现了虫卵卵壳的双层结构,成熟囊蚴腹面的盘状物和成虫阴茎的构造。并且对各期虫体的神经末梢进行较系统的描述总结。同时与肝片吸虫的虫体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吸虫体表细微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染色体和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来自国内数省份的片形吸虫的染色体和同工酶,发现肝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三倍体型,巨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二倍体型。根据二者核型相近、酯酶同工酶一致以及生活史各期虫体形态相似,作者认为肝片吸虫是巨片吸虫的同源三倍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肝片吸虫抗原基因的克隆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取肝片吸虫总RNA,经oligo(dT)-纤维素柱分离得到mRNA,反转录合成cDNA后,连接Eco RI人工合成接头,酶切后克隆到表达型质粒载体pGEX-1λT,转化大肠杆菌JM107菌株构建肝片吸虫cDNA文库(文库大小约为2.1×105).用免疫印迹筛选出5个阳性克隆,分别命名为pFH2,pFH4,pFH16,pFH21和pFH29.其中pFH21印迹信号最强.Eco RI酶切pFH21显示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0kb.重组子pFH21经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有一个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48k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7例肝片形吸虫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使用三氯苯达唑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对比。结果:7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表现,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治疗无效,三氯达苯唑有效。结论:通过这次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治疗和临床分析,三氯苯达唑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肝片形吸虫药效的药物,对今后治疗肝片形虫病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片形吸虫成熟虫体175条在常温下置不同培养液中体外培养,其结果是:在常温下,肝片形吸虫在适宜培养液中可存活10—12天,平均11天;在3类,17种培养液中以1640血清混合液为最佳,199血清混合液次之,台氏液最差,其中又以10%血清1640液为好;不同室温对肝片形吸虫的影响:在20~23℃与11~17℃的室温下,虫体产卵数与产卵天数均无明显差异,但在11~17℃下,虫体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方法扩增龙岩地区羊片形吸虫分离株ITS序列,经克隆、测序后获得ITS全长序列944bp,其中ITS-1为421bp,ITS-2为361bp;通过在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ITS种间鉴别位点上的序列分析表明,从龙岩地区羊体内分离的片形吸虫虫种属大片吸虫(命名为FgLY)。与国内外大片吸虫的进化分析表明,FgLY与中国云南的2个分离株处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为羊大片吸虫的进一步生物学研究和片形吸虫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家二例人体肝片吸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此种疾病在我国罕见,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报告尚属首例。本文并对本病的流行、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了简短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
用EcorRI酶切含肝片吸虫保护性抗原基因FH3的重组质粒pUC18/FH3,回收FH3(-1.0Kb)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lueCMV上,酶切筛选顺向插入重组子pBlueCMV-FH3,即得到一种肝片吸虫DNA疫苗,制备纯化该疫苗并免疫小鼠,小鼠肌肉细胞中有一定的FH3抗原表达;用ELISA检测抗血清表明,注射疫苗的小鼠均伴随产生一定量的特异性抗体,用肝片吸早囊蚴攻击(20囊蚴/鼠)小鼠,初步显示有一定的减虫率。  相似文献   
9.
以印尼短尾羊(ITT)和美利奴细毛羊(Merino)两种品系的绵羊为实验动物,研究动物感染巨片形吸虫后所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的免疫应答。结果显示:对巨片形吸虫感染具有抗性的印尼短尾羊不产生特异性的IgG2,而易感品系的美利奴细毛羊感染巨片形吸虫后体内产生高滴度特异性IgG2抗体、特异性IgG2抗体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封闭抗体的作用,抑制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由于印尼短尾羊不产生特异性IgG2抗体,对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不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印尼短尾羊对巨片形吸虫的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用纯化的IgG1和IgG2进行体外杀虫试验,结果IgG1有很强的促进体外杀虫效果,而自感染巨片形吸虫的美利奴细毛羊血清标本纯化的IgG2没有体外杀虫作用。体外实验还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血清、补体和IL-5的共同参与下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及相位差显微镜对下列三种吸虫毛蚴进行了比较观察。一、肝片形吸虫毛蚴:顶突呈厚壁圆环状,中央为顶腺开口,壁上有4个腺体的开口及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1个,排列顺序为6.9(6.3)、4.2;第2列由2个完整的亚列组成。在第1、2列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嵴上,有2个侧乳突和4个细胞间嵴小突。二、布氏姜片吸虫毛蚴:顶突由2个唇瓣样物构成,中央为顶腮开口,未见其它小孔及纤毛。纤毛上皮细胞数及排列顺序与肝片形吸虫的相似,但第2列只有一个半亚列组成。三、日本血吸虫毛蚴:顶突呈网格状,上有2个穿刺腺开口及4—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2个,排列顺序为6、9、4、3,第2列呈单行排列。在第1、2列细胞间,有2个侧小突和多个细胞间嵴小突。本文还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