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探讨D 二聚体(D-dimer)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共选206 例患者随访3 个月, 采集心脏病发作期间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D-dimer 和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等指标. 心血管(cardiovascular, CV)事件包括近期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需再入院治疗或者死亡. 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 及D-dimer 的质量浓度比未发生事件组显著升高(P <0.001). 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分析显示: NT-proBNP 预测AHF 患者出院后90 d 内心血管事件曲线下面积为0.806, D-dimer为0.887.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发现: NT-proBNP 的质量浓度>2 262.0 pg/mL, Ddimer的质量浓度>1.1 mg/dL的患者出院后90 d 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分组(P <0.001). 可见D-dimer 可作为评估急性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且其在联合分析时能提升NT-proBNP 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肺泡-动脉压差A-aDO2的检测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对照组、106例患者(包括18例PE患者)体内DD、CRP、FIB含量与A-aDO2.结果:18例PE患者体内DD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体内CRP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体内FIB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A-aDO2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D、CRP、FIB与A-aDO2联合检测对PE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骨科敷药对尺桡骨干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闭合性尺桡骨干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骨科敷药对尺桡骨干骨折后患者骨代谢的改善情况.结果骨科敷药治疗组能够有效缓解骨折患者的肿胀、疼痛症状,在治疗周期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血清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D-二聚体水平(P0.05),但对血清钙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敷药可以通过调节骨折患者的骨代谢而发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同时通过降低血清D-二聚体水平而发挥抗凝血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血清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胶乳凝集半定量数值换算法对310例有关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D-二聚体的检测分析。以其检出灵敏度<025mg/L为正常阴性(≈0125mg/L)所见,则肝硬化(143mg/L)、肝癌(130mg/L)、心肌梗塞(213mg/L)、脑梗塞(253mg/L)、脑血栓(191mg/L)、恶性肿瘤(22mg/L)、新生儿黄疸(338mg/L)、脑出血(134mg/L)均明显升高;其次为急性肝炎(039mg/L)、脑动脉硬化(034mg/L)、外伤和外科术后(084mg/L)等也有不同程度并具有不同意义的升高。所有检测阳性或其阳性强度都与机体是否存有能激活外源或(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大鼠自由进食高脂类食物后的血液流变及D-二聚体定性指标的变化趋势.选择大鼠随机分组,喂食高脂类食物,分别在10d、30d、60d、90d采静脉血抗凝,以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检测血粘度指标,免疫凝集法作D-二聚体定性检测.进食高脂类食物初期,大鼠的全血高切粘度指标呈显著下降,纤维蛋白原呈显著升高;持续进食高脂类食物后,全血粘度指标开始平稳上升,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60d、90d组中个别大鼠血浆D-二聚体检测出现阳性,提示大鼠血循环系统可能有血栓形成.平衡的脂肪类供给对大鼠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益,而长期进食高脂类食物将对大鼠的生理功能产生强烈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之一,D-二聚体水平增高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鉴于D-二聚体的形成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现着重对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关键因子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中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重要标志物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ELITEPR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和94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浆中FIB和D-D含量.结果与健康体检正常组相比,各肝病组FIB含量降低,顺序为急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别不显著,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含量升高顺序为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各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IB和D-D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FIB和D-D可客观地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这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