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1.
应用“剩余产量模式”研究了鄱阳湖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资源,采用PC-1500型微机计算,结果表明,其最大持续产量(MSY)为6516t,比历史上最高产的1980年还高出17.7%,增产潜力大,其相应努力量为2000艘标准渔船.本文还报道了鄱阳湖46种蚌的名录,并简述了其开发利用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
用电镜观察了褶纹冠蚌的外套膜的表面结构,其内表皮表面是板块状结构,具沟和嵴,沟内和嵴上均有簇生的纤毛丛,纤毛长约8~9pm,直径约0.2μm,内表皮表面还具丰富的微绒毛和粘液细胞;外表皮表面也略呈板块状,表皮细胞轮廓较清晰,细胞表面的纤毛丛和粘液细胞明显比内表皮细胞少,这可能与外套膜内、外表皮所行使的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谢彦海  文春根  吴浩彬 《江西科学》2008,26(1):53-56,59
本研究分别在10℃、15℃、20℃、27℃和30℃等5种水温下暂养褶纹冠蚌,每组蚌的数量为30只,暂养5d后对各组褶纹冠蚌的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15℃以下水温中暂养的褶纹冠蚌,其总血细胞含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水温为15℃时其总血细胞含量最低,每毫升血淋巴中含血细胞的总数为(1.90±0.59)×10^6个;在15℃以上的3种水温中暂养的褶纹冠蚌,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总血细胞含量逐渐升高,水温为30℃时其总血细胞含量达到最高值,每毫升血淋巴中含血细胞的总数为(2.62±0.60)×10^6个。随着水温的不同,褶纹冠蚌血淋巴中的小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含量的变化与总血细胞含量的变化相似,而其中的大颗粒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含量的变化与总血细胞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别制作未感染蚌螨卵或已感染蚌螨卵褶纹冠蚌的外套膜、鳃、斧足、唇瓣、水管5种组织的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未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缔细胞分布均匀;而在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不整齐,且在蚌螨卵的寄生部位周围形成一个致密的包囊,从而使其周边的组织受到压迫,上皮与结缔细胞变形.表明蚌螨卵的感染对褶纹冠蚌的多种组织造成了病理损伤,从而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化学因子对褶纹冠蚌心脏搏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水质的不同PH值及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对褶纹冠蚌心脏搏动的影响。试验蚌采用保持完整围心腔的在体原位心脏,经压电换能装置记录心脏搏劝波形,测得收缩幅度和心搏率,计算心脏工作量,作为衡量其生活力强弱的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水质的不同PH值、不同化学物质及其不同浓度,对蚌的生活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蚌科两种蚌钩介幼虫形态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钩介幼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蚌的钩介幼虫均为有钩型,但钩介幼虫的形状、大小、壳钩的长短、大棘刺的排列方式、壳表面的壳饰等在不同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种蚌类,其钩介幼虫的形态结构也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的唇瓣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褶纹冠蚌的唇瓣分为外唇瓣和内唇瓣,内外唇瓣相向一面具沟嵴,为褶皱面,相背一面表面光滑,为光滑面.光滑面表面无沟嵴,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纤毛较少,呈簇状,分布均匀;褶皱面具有褶襞,呈现出平行的沟和嵴,沟和嵴上都被覆浓密的纤毛.光滑面和褶皱面的纤毛在末端处变细,纤毛其它各处粗细比较均匀,两面都有大量分泌球.纤毛和黏液在食物分拣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