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3S技术的银川平原湿地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颉  王志有  马栋 《科技资讯》2009,(32):114-114
银川平原2004年丰水期中巴卫星影像为主要研究资料,建立银川平原湿地分类系统,并建立中巴影像的解译标志,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对银川平原湿地资源现状进行类型分布和面积调查。  相似文献   
2.
银川平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同位素特征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具有不同的补给模式。贺兰山洪积扇单一潜水主要接受山区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补给;青铜峡洪积扇单一潜水及冲湖积平原上覆潜水,主要接受黄河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天然状态下,承压水为古地质时期补给形成的“古水”,地下水交替缓慢;开采状况下,平原东部承压水受到了现代补给水的影响,潜水越流量占补给量的50%左右。针对平原区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循环特征,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祝玉娟  段汉明 《河南科学》2012,30(11):1658-1662
城市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城市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撑体系.以银川平原为例,从供排水、交通、能源等几个主要方面入手,论述区域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其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作者认为,应立足于银川平原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建设区域性输配水工程,加快城市供水的发展;增加区域内排水管道的铺设,扩大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以减少环境污染;积极转变综合交通运输方式,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与银川平原产业发展相匹配;优化能源结构,完善电力系统,提高居民用电所占的比重,加快发展城市供热和城市燃气,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史正银 《科技信息》2011,(21):45-45,27
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由于地下水含水介质的隐蔽性和埋藏分布的复杂性以及具有流速慢、稀释能力比地表水差等特点,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要比地表水困难得多,所需成本也要高得多,有些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治。因此,地下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防治地下水污染,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布局,科学划分地下水保护区的范围,并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护措施,保证地下水不被污染。  相似文献   
5.
通过偏移-份额分析方法对银川平原城镇区域8市县三次产业的结构效益、竞争力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来分析银川平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990—2010年,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就业结构以第三产业带动为主;银川平原城镇区域3大产业结构效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第二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银川平原城市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俊成  段汉明 《河南科学》2012,30(6):789-792
考察了银川平原现状,对银川平原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在确立城市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均方差法对银川平原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各城市竞争力强弱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梯度,资源型和新兴工业城市排名靠前.  相似文献   
7.
银川平原湿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阐述银川平原湿地沿革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银川平原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探讨了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湿地保护和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灵武市位于银川平原南部,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一直是我国防震减灾的重点。探明城市地下活动断层的分布及其危害性评估工作,做好城市的抗震设防,减轻由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当今国内外都非常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银川平原水资源承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资源的概念入手,以银川平原为研究对象,对银川平原水资源自然环境、土地资源、水环境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得出银川平原水资源承载力,并对其进行评价,最后系统分析了银川平原水资源量、主要利用状况、水环境质量、区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水资源承载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9,1999,2009年3个时期TM/ETM+遥感数据,综合应用分层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对银川平原湿地资源进行提取和分类,并开展1989—2009年银川平原湿地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a银川平原湿地面积减少了一半,从1989年的656.45km~2下降到2009年的332.56km~2,特别是黄河面积大幅度减少,由342.42km~2下降到98.13km~2,但在1999—2009年,下降的速率为1.07%,小于1989—1999年的下降速率6.59%.1989年自然湿地的面积占绝对的优势,约为75%,1999年和2009年自然湿地的比例下降到60%.20a养殖基地的面积增长了1倍;后10a增加的速率为6.24%,大于前10a增加的速率2.19%.造成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暖,黄河来水量减少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