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在进行植物选择性试验后,借助于人工基质,将陆生植物蕹菜,多花黑麦草进行水面栽培,漂浮于浸出厂排放的废水中,通过中试研究后应用于大塘试验,以CODcr,DOS5为指标,观察蕹菜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白洋淀富营养化水体构筑蕹菜(Ipomoea aquatica)浮床-生物绳组合系统一段时间后,带回实验室做静态分析,研究生物绳对微生物富集后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蕹菜浮床、蕹菜-聚苯乙烯纤维绳组合浮床、蕹菜-麻绳组合浮床对水中TN、NH4+-N、TP和DI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蕹菜浮床对水中TN、NH4+-N、TP和DIP的去除率为39.09%、44.55%、63.68%和53.70%,而蕹菜-聚苯乙烯纤维绳组合浮床、蕹菜-麻绳组合浮床的去除率分别为49.46%、67.79%、54.72%、50.62%和60.43%、70.05%、71.70%、64.20%,可见组合式浮床比蕹菜浮床的氮磷去除能力更强,而且以蕹菜-麻绳组合浮床的净化效果最好。其中,蕹菜浮床、蕹菜-聚苯乙烯纤维绳组合浮床和蕹菜—麻绳组合浮床的植物去氮贡献率分别为36.13%、32.15%和27.11%,去磷贡献率分别为71.85%、87.07%和74.34%,表明浮床中植物吸收只去除了系统中一部分N,微生物的脱氮途径占主导作用;而对P的去除,本试验结果显示植物吸收起主要作用。可见,该组合生态浮床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初生根具5—6原型初生木质部,韧皮部与之交互排列。根表皮层具一层细胞,壁薄,无根毛。皮层有多层薄壁细胞,内皮层无卡氏带加厚。茎的表皮层有大量腺毛,气孔从表皮层向上拱,皮层内有乳汁分泌道。中柱鞘具1—3层薄壁细胞。形成层成环状,具双韧维管束。每一维管束的内外韧皮部均由筛管,伴胞组成。髓部细胞在生长中部分或全部破坏。叶表皮层上有腺鳞。栅栏组织薄壁细胞1—3层,海绵组织中空腔发达。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主脉亦为双韧维管束。  相似文献   
5.
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芹菜(Apiumgraveolens)、蕹菜(Ipomoeaalba)、辣椒(Capsiumannuum)3种植物根瘤的内生菌.在这3种植物的根瘤内生菌里发现了菌丝、泡囊、孢囊和孢子等结构.另外,在蕹菜根瘤内生菌里还发现了拟类菌体结构.经初步鉴定这3种植物的根瘤内生菌为弗兰克氏菌(Frankia).  相似文献   
7.
通过蕹菜主要性状在植株上的分布和相关分析,研究了7 种遗传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蒴果数、种粒数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微机多因素分析,蔓长、蒴果数、种粒数对产量的累计贡献为90 .21% ,有效侧蔓数是蒴果数的决定因素,与产量呈正相关,且变异系数大(CV=16 .8 % ),因此,增加有效侧蔓数可作为蕹菜高产留种栽培技术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养殖垫料、蘑菇渣土替代泥炭基质栽培蔬菜,试验了不同比例的养殖垫料、蘑菇渣土与沙土混合制成的育苗基质对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蘑菇渣土:沙土(V/V)=1:9、养殖垫料:沙土(v/v)=1:3的基质配方,蕹菜长势较好,在壮苗指数、整株鲜重等接近于泥炭基质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黑凹胫跳甲发生情况的调查观察与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海口郊区蕹菜上发生的黑凹胫跳甲[Chaetocnema baslis(Baly)]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观察;同时对该虫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海口郊区一年可发生4个世代,具世代重叠,而无越冬现象;成虫群集性强,性喜干燥,畏忌潮湿;为害蕹菜损失率一般为12%左右。药剂防治以50%的巴丹可湿性粉5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药后24小时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0.
 选育和利用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可食部位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的农作物品种,即污染对策品种(pollution safe cultivar, 简称PSC),是降低污染物经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手段。该研究以蕹菜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胁迫下不同蕹菜品种对Cd和Pb吸收积累的差异并探讨了筛选镉、铅污染对策品种(Cd+Pb-PSC)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相比,无论是Cd还是Pb胁迫,均未引起蕹菜茎叶生物量的显著下降,相反促进了大部分品种茎叶生物量的增加,表明蕹菜对土壤Cd和Pb胁迫有一定的耐性,这可能掩盖土壤受Cd和Pb污染的情况而增加蕹菜受Cd和Pb污染的风险;②在Cd、Pb胁迫下,供试蕹菜品种茎叶Cd、Pb含量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且第一茬与第二茬的茎叶Cd、Pb含量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相关;③在供试品种中,有2个品种既是Cd-PSC又是Pb-PSC,可看作Cd+Pb-PSC。这表明蕹菜茎叶吸收积累Cd和Pb的特性具有可再现性,受遗传基因控制,因而选育Cd+Pb-PS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