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俊兰  孙萍 《甘肃科技》2002,18(4):56-56
患儿 ,男 ,3月 ,因间断抽搐 12天 ,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收住 ,患儿系早产 ,曾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经脑脊液、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 ,入院后营养神经、止惊、高压氧等治疗 16天 ,抽搐消失。对外周事物反应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遂出院 ,嘱休息半月。后行第二疗程高压氧治疗 ,我们所用高压氧为第七 0一研究所生产的氧宝牌婴儿氧舱 0 .5 /1.2型 ,一个疗程高压氧治疗为 5天 ,压力为 0 .15Mpa ,吸氧时间 2 0分钟 ,升压速度 0 .0 0 0 3Mpa/min ,降压速度 0 .0 0 3Mpa/min ,未洗舱。在行第二疗程治疗 …  相似文献   
2.
3.
4.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Zn、Cu、Cr、Mg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患者血清Cu、Cr、Mg含量比对照组低,Zn含量和Zn/Cu比值比对照组高,测定患者Zn/Cu比值较测定单一元素Zn、Cu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394例脑卒中患发病与饮酒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有饮酒史147例(37.30%)。结果显示饮酒后急性发病的脑卒中多为出血性卒中,长期饮酒发生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两无差异(P〉0.05),有大量饮酒史较多发生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7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后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的PAF、NO和MDA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其作用机理与GBE中的银杏萜内酯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退行性变方式。方法:对7日龄SD大鼠采用左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联合体积分数为7,7%低氧吸人1h复制模型。分别在复氧后4、24、72h及1周取材,观察左侧海马皮质部退行性变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神经元退行性变形式包括坏死、杂合体、凋亡、脂性退变及暗细胞。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神经元退行性变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15-16
课题主要围绕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转化研究,通过干细胞移植前的优化处理、新型的具有更强功能的干细胞产品研发以及移植后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以达到提高移植效果的目的,最终推动干细胞产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时MAP2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细胞培养6 d后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AP2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点MAP2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AP2表达呈阳性;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AP2蛋白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呈动态变化,即随诱导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结论 NGF成功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体外细胞研究提供细胞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全洲  郭晓宇 《甘肃科技》2011,27(20):171-172
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组给予氯吡格雷600mg;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1次/d.观察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在缺血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病死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