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科技纵横》2002,31(4):53-54
自然的启示 长生不老的愿望只能通过人类去探索才能实现.但是,在一般人的思想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有生必有死,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既然衰老是一种规律,而不是定律,那么形成这一规律的本质一定是有因可寻的生物学现象,因此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查明这一规律的本质,就能按这一规律去设计出使人返老还童和长生不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以及端粒序列复制问题与端粒酶活性在细胞衰老和癌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海燕  周翔 《科学通报》2023,(30):3887-3898
G四链体是一种非经典的核酸二级结构,并且已经被证实大量存在于多种生物基因组及转录组中的关键调节位点.由于其特殊的四链结构, G四链体能够与多种功能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参与生物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控.因此, G四链体互作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揭示G四链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机制,促进开发G四链体及其互作蛋白作为疾病治疗靶点的新型治疗方法.近年来,得益于核酸-蛋白互作研究方法的进步及G四链体互作蛋白研究新技术的开发,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多种功能各异的G四链体互作蛋白.本文简要介绍了已知G四链体互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综合评述近年来G四链体互作蛋白研究方法的发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位年轻科学家聚会第64届林道大会——在6月底、7月初于德国南部城市林道召开的第64届林道大会上,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余名年轻科学家一起分享他们在包括癌症、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研究的新认识,其中包括30名参会的中国博士生。本届林道大会也是历史上首次女性参加者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占52%,男性占48%。为使读者了解一批顶尖科学家在健康问题上的思考和见解,本刊辑选了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5.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numerous molecules have been discovered or designed to interact efficiently and selectively with a peculiar DNA structure named G-quadruplex. Some of these molecule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anticancer agents. To aid the design of anticancer agents, the ability of alkaloids possessing Protoberberine and Benzophenanthridine groups to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G-quadruplexes were studied using CD spectroscopy. B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ir structures, we found that a benzo[1,3]dioxole grou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ir inductive properties. The more functional groups the alkaloids have, the stronger their G-quadruplex inductive ability.  相似文献   
6.
科普新知     
《华东科技》2012,(10):76-77
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和赫尔辛基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严重超负荷工作会引起人体细胞基因中的染色体端粒缩短,加速机体衰老。这项研究发现,工作疲劳程度不同,员工的白细胞基因染色体端粒的长度存在明显差异。那些背负严重工作压力的员工,染色体端粒  相似文献   
7.
魏春英 《太原科技》2007,162(7):20-21,23
端粒末端G-四股螺旋DNAs可以抑制端粒酶的键合,进一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因此,端粒DNAs已成为具有抗癌药物作用的靶分子,能键合并稳定G-四股螺旋DNAs的小分子化合物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设计和合成能特异性靶向G-四股螺旋DNAs并显著抑制端粒酶活性的配体成为当今抗癌药物研究的又一大热点。叙述了近年来以端粒G-四股螺旋DNAs为靶分子的抗癌药物设计、合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介绍了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端粒端粒酶假说及其实验证据以及端粒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是维持染色体长度及功能稳定的重要物质.研究表明,端粒端粒酶与细胞寿命直接相关.通过对端粒酶的活性及在表达程度的研究进—步发现其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正在研究将端粒酶的表达水平作为肿瘤诊断和愈后的指标,并可能将端粒酶抑制列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洛昔芬是否具有类似于雌激素对转染了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即对抗淀粉样蛋白AB所致细胞凋亡及活化端粒酶活性.方法:在转染了雌激素受体ERα的PC12细胞(PCER)及转染了对照基因质粒的PC12细胞(PCCON)中分别添加不同的药物.用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stretch PCR试剂盒分析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在经过Aβ处理后的PCER中添加10-8 M雷洛昔芬与10-8雌激素后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而在PCCON中则无明显差异;雌激素和雷洛昔芬对PCER细胞显著促进其端粒酶活性,对PCCON 细胞无此作用.结论:雷洛昔芬与雌激素对有雌激素受体表达的PC12细胞均有活化端粒酶活性,抑制淀粉样蛋白Aβ诱发的细胞凋亡作用,表明雌激素和雷洛昔芬抑制Aβ所致细胞凋亡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 α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