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脏神经再生的干预作用。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②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后再予以LAD结扎组(FNS MI组);③毁损小脑顶核后电刺激该部位,再行LAD结扎组(FNL FNS MI组)。各组又分MI后1,7,21d3个时间点。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心脏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酪氨酸羟化酶(TH)。检测各时间点梗死区与非梗死区TH、CHAT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密度,MI组与Sham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FNS MI组较MI组显著增多(P<0.05);FNL FNS MI组与M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电刺激小脑顶核可增加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心肌组织TH、CHAT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促进MI后心脏神经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作为发育基因之一的LIM同源盒基因是否参与调控成年动物神经损伤修复过程,研究利用坐骨神经夹伤的外周神经损伤模型,采用RT-PCR方法并将其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相对定量分析同源盒Lhx4基因在成年大鼠脊髓腹侧运动神经元中不同损伤时相的表达变化;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进一步检测坐骨神经夹伤后Lhx4mRNA在损伤及对照侧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显示,成年大鼠在坐骨神经夹伤3d,7d后,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中Lhx4mRNA表达量比对照侧明显增高,此结果亦被原位杂交实验证实.以上结果提示,作为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LIM同源盒基因家族中的Lhx4基因可能在成年动物外周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重建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鱼类视网膜-顶盖系统的研究概况,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顶盖的组织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损伤视神经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变化及其跨神经元的影响;最后综述了视神经再生与神经传入活性、相邻神经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及靶区选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建立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切除模型,选择性地使感觉神经纤维溃变而保持运动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从而为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的定量评价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将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大体解剖组:解剖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根组成及DRG的位置。DRG切除组:切除支配大鼠坐骨神经的每个神经根的DRG。观察大鼠DRG切除后步态变化及足部溃疡情况。切除后3周,取双侧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及腓肠神经行髓鞘染色,观察各神经中感觉神经纤维溃变情况;行美兰复红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运动神经纤维计数。发现大鼠坐骨神经由L4、L5、L6神经干组成,DRG位于腹、背侧根汇合处近心端1mm处。DRG切除术后,大鼠步态失去协调性,但展趾宽度无明显改变。DRG切除后3周,髓鞘染色显示腓肠神经中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完全溃变,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中部分有髓神经纤维发生溃变。美兰复红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计数显示坐骨神经及三个主要分支内,有髓运动神经纤维分别占其总数的58.4%、54.6%、45.4%、0。说明DRG切除模型,可以有效区分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能够较好地定量评价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的效果。通过比较不同桥接材料和不同修复方法的错接率,从而定量评价各修复材料和方法的趋化性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V)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分别行左侧面神经茎乳孔压榨术,术后饲养3、7、14、21、28、35d,取出脑干含面神经核团部分,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面神经核中的CGRP在面神经再生中的变化.结果:CGRP分布于正常SD大鼠面神经各亚核。面神经损伤后3d。损伤侧的面神经核中CGRP比对照侧增强.图像分析CGRP灰度值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显著(P〈0.05);损伤后7d达最高峰(P〈0.05),以后尽管显著表达但渐减.结论:损伤导致CGRP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加,提示CGRP在面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断面神经束组吻合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大鼠均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后立即在显微镜下左侧施行不同断面神经束组吻合,右侧施行同一断面神经束组吻合。分别于第,2,4,6,8周检测两侧坐骨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有髓神经纤维数。结果 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术后第2周,实验侧和对照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断面神经束组吻合在神经恢复后期有加速神经再生作用,优于同一断面神经束组吻合。  相似文献   
9.
综术了鱼类视网膜-顶盖系统的研究概况,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顶盖的组织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损伤视神经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变化及其跨神经元的影响;最后综述了视神经再生与神经传入活性,相邻神经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及靶区选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人发角蛋白,观察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为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寻求新的替代材料。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的左侧坐骨神经切断,造成lOmm缺损,实验组用人发角蛋白桥接,对照组用空硅胶管桥接,术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腓肠肌湿重,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8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优于对照组(P〈0.01);12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发角蛋白能促进兔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