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弯颈霉Tolypocladium sinense Li与雪白弯颈霉Tolypocladium nivcum(Rostrup)Bissct的孢子悬浮液经γ-射线Co~(60)辐射诱变后,产环孢菌素的得率及抑菌活性均明显提高.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作为致敏菌。检测提取物中环孢菌素的抗菌活性,提取物抑制了致敏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环孢菌素产生菌深层发酵培养基是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发酵周期12天.尔后发酵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每升发酵液获环孢菌素粗制品35—87mg.  相似文献   
2.
环孢菌素A是一种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与传统免疫抑制剂相比具有选择性强、毒副作用相对较少,感染危险性低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年发表的有关文献,对环孢菌素A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移植免疫及药物免疫机理研究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动物模型。方法:受体BALB/c分为A~E共5组,即对照组,5.0、7.5、10、20mg/kg环孢菌素A(CsA)剂量组,通过背-背法进行C57BL/6的全厚皮皮片移植,以探求通过较小剂量CsA及优化实验条件和护理方式建立供免疫机理研究的动物试验平台。结果:5.0、7.5、10mg/kg组相对于对照组皮片排斥时间无明显差别,而20mg/kg组植皮能较长时间存活。结论:20mg/kg的CsA剂量可以经济,快速地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环孢菌素A产生菌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V、NTG复合诱变的方法对产环孢菌素A的茄病镰刀菌(Fusarinm solani)进行诱变处理,在含制霉菌素的平板上筛选到产生环孢菌素A水平较高的突变菌株FS-un26,并对突变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使环孢菌素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6%.  相似文献   
5.
环孢菌素A高产菌株No.421502经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标记鉴定,确认为镰孢菌属,命名为Fusariumsp.No.421502.收集Fusarium sp.No.421502孢子刚萌发的幼嫩菌丝体,以0.7 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用质量浓度为20 mg/mL的蜗牛酶,30℃80 r/min处理5 h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为7×105/mL,原生质体形成率为62.8%.制备的原生质体稀释后接入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29.6%.  相似文献   
6.
环孢菌素A的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大鼠生理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出了大鼠静脉注射环孢菌素A各主要器官或组织的时间.浓度曲线,并且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亲环素18(CyP18)具有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中,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它能和免疫抑制性药物环孢菌素A结合,参与免疫抑制;此外,作为分子伴侣,它还加速蛋白质的折叠、组装和分解.从猪肝中提取总RNA,首次通过RT-PCR扩增出pCyP18,对其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并转入腚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得到纯化的pCyP18蛋白.  相似文献   
8.
研究染料木黄酮(Gen)与环孢菌素A(CsA)联合用药对小鼠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从而为将Gen开发为免疫干预药物以降低CsA的临床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以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增殖,通过CFDA-S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强度的变化,用相关软件分析其增殖指数;以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MTT法测定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结果显示,细胞培养48 h后,ConA诱导下小鼠淋巴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殖(P<0.01),5、10 μmol/L Gen以及0.02 μmol/L CsA均可抑制这种增殖作用,二者联合用药后,这种抑制增殖的作用加强(P<0.01). 对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en和CsA抑制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化. MTT法测定的结果显示,二者联合用药后Q值分别为1.82、1.39,对MLR呈协同抑制效应. 以上结果表明与单剂量Gen、CsA相比,二者联合使用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阻滞、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呈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环孢菌素A为模型药物,以不同浓度促渗剂、不同含量模型药物的环孢菌素A贴剂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作为电场源,系统研究驻极体引起各类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规律及其与贴剂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能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驻极体的等效表面电位越高,贴剂的极化程度越强;驻极体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与模型药物的含量及促渗剂的浓度密切相关.在特定电场下贴剂的极化强度随模型药物含量和促渗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驻极体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程度呈现出:促渗剂的极化 > 模型药物的极化 > 含促渗剂模型药物的极化.结果表明:驻极体外静电场能引起环孢菌素A和促渗剂的极化,极化的环孢菌素A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望实现可控迁移和释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弯颈霉属一新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产的冬虫夏草经组织分离获得一纯种,在几种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瓶梗及瓶梗孢子。瓶梗基部呈球形或椭园形膨大,瓶颈细长而弯曲,经鉴定隶属于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 W.Gams,但与弯颈霉属已知种有明显区别,故认为是弯颈霉属一新种,命名为中国弯颈霉Tolypocladium sinensis Li sp. nov,弯颈霉属的种类在中国从未发现和报导过,本文首次报导。中国弯颈霉经深层培养,培养基为蛋白胨葡萄糖,无机盐类,生长素等,26℃,PH5.2,振速100次/分,发酵周期12天。其分生孢子梗,瓶梗及瓶梗孢子的形态发生很大变异。发酵液经乙酸乙酯提取,减压浓缩,获粗提物,对几种丝状真菌具抑制作用,并与环孢菌素标准样品进行了对照和比较,证实中国弯颈霉能产生环孢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