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争议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聃 《海峡科学》2008,(4):71-72,75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他的代表作之一<夜色温柔>自发表后,就倍受争议.该文拟通过探讨这一争议,以期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莫里森的《爵士乐》讲述了20世纪初一对黑人夫妇离开南部乡村融入北方城市的经历。城市不仅充当了小说的历史背景,更作为黑人身份和文化重建地而成为了叙事中心,诠释了美国黑人特有的双重文化体验。小说中倡导的性别公平、性别尊重和性别友爱,对构建和谐城市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惠民 《世界博览》2014,(19):88-88
如同《广告狂人》极力呈现1960年代纽约的纸醉金迷一样,《大西洋帝国》也在细节上尽力再现有“黄金二十年代”之称的1920年代的醉生梦死。细条纹西装,翘边软呢帽,摩登女礼服裙,指推波浪(Finger Waves)发型,怀揣式的镀银酒瓶,爵士乐,这些二十年代的关键词和禁酒时期优雅的菜肴包括牛排、羊肉、龙虾和栗子,令人眼花缭乱的甜品,再加上一系列小吃和鸡尾酒,苏格兰威士忌,又通过电视荧屏回到的时尚前沿。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菲兹杰拉德在他的优秀作品《伟大的盖茨比》中,成功地运用了双重主人翁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经历和人格中的个性部分融入作品之中,阐述了当时美国青年的共同心态和他个人对世界的看法,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爵士乐时代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来自边缘的声音——《看不见的人》的音乐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二十世纪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凭借对黑人音乐的爱好与精通,试验性地将布鲁斯、爵士乐的精髓渗透到作品中。无论是小说的结构、还是其叙事语言都体现出明显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6.
这个月是非洲裔美国人历史月,贵系请我来为老师和同学们讲美国黑人音乐,我感到十分荣幸。虽然我是中国人,因为我家住在富有蓝调和爵士乐传统的芝加哥,所以对美国黑人音乐多少有所了解。这个题目很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今天只讲美国黑人音乐的渊源、种类和影响三个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美国黑人音乐的渊源众所周知,美国黑人的先民是1 6世纪初到1 9世纪末从非洲西部被贩卖到北美来的黑奴,那时的西非音乐便是今天美国黑人音乐的主要渊源。因为当时并没有音乐学家对西非地区进行过系统的调查,所以我们对那时西…  相似文献   
7.
浅谈20世纪流行音乐迅猛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了 2 0世纪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 ,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 ;第二 ,现代科技发展对流行音乐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 ,流行音乐与商业炒作的紧密结合 ;第四 ,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心理需求 .  相似文献   
8.
美国20世纪的20年代是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处于美国历史的转折期,是一个属于青年人的时代。社会动荡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传统势力与现代精神产生强烈地碰撞,美国青年一代的知识分子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意识和改革欲望。本文以菲茨杰拉德以及他的主要作品为例探讨了战后美国社会生活中青年文化兴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