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8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治国思想。儒家把统计者立身惟正,修德示范作为治国前提,而把提高官吏道德修养作为治国关键。同时儒家也认识到法治的作用,提出要教而后刑,主张德主刑辅。通过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兴学校明教化正民心等方法实现其治国思想,传统儒家德治思想对今天的德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方法论以正确的群众观为基础。实际工作中对"群众"的认识,要避免只作客体化、集体化、静态化理解和被过度抽象化的错误认识,避免形成与群众的蛙水关系。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需要实现从理念到制度、由偏重集体理解到同时尊重个体、从民本到民主的三个方面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孟子的思想产生于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制度更替的大背景下,在其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他从廉的价值取向、权力源泉到为官之德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区,新旧体制的转换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某些不协调甚至无序的状态,腐败现象也随之滋生蔓延。在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今天,孟子的廉政思想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末的宪政是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效仿西方而进行的政治改良运动,是基于内忧外患等恶劣形势所引发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拉开了中国宪政运动的序幕,但其理念在中国的产生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西方宪政理念的发展与传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构成了清末宪政理念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府在社会转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追求处于现代性在西方充分发展之时,其弊端已引起人们反思和批判的背景下,如何立足民族特色,坚持社会主义选择,在"以民为本"的理念下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西汉淮南王刘安不喜欢弋猎狗马驰骋,但是好著书、好鼓琴,希望积阴德,千古留名.于是招募大量宾客名士著书立说,<淮南子>是其重要著述.其中的<兵略训>主要阐述的是军事思想,但又蕴舍了浓重的民本主义思想元素.这些思想元素,对中国后世的民本主义思想发展,乃至现代人民战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无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李渊、李世民父子为首的唐初统治集团的重农思想主要表现在:“抚民以静”的无为而治思想,“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农为邦本”的“农本思想,和“偃武修”、“去奢从约”的思想。在这些重农思想的指导下,唐初统治集团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栽汰冗员,择善任人;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实行租庸调法;增殖人口,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兴修水利,防治水旱灾害等一系列开明、进步的措施。从而为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民本"与"民主"思想在表面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是二者就其理论内涵而言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在多个层面存在着根本性差异.正是民主与民本之间存在的根本差异使得传统的民本思想无法与现代的民主政治建立起"建设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向现代转化中民本、民权、民生关系探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政治思想中,民本与民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封建社会里,不仅民本被纳入封建秩序发生了变异,而且民生思想被边缘化了。近代以来,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冲击下,民本逐渐与民权相贯通,民生也作为一个与民权相关联的命题而突出起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与传统命题创新结合起来,这样民本就转化为执政为民,民权转化为人民当家做主,民生转化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陶澍和严如熤都是"湘系经世派"的重要成员,对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兴起,都有过重要的贡献.陶、严两家是世交,陶澍、严如熤不仅十分友好,联系密切,而且都能勤政恤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特别是他们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舆地经世,他们的《蜀輶日记》、《苗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等著作,不仅是当时经世实学的楷模,对政治、经济、军事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