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属于“后发现代化”国家 ,“后发现代化效应”是中国倾向于政府干预的深层次原因 ,要破解民族地区的“政府干预情结” ,政府需要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的人文生态 ,实行因俗而治 ,打造“手段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2.
 作为同先发国家和地区相对应的后发国家和地区 ,既存在着独特的后发优势 ,同时也存在着独特的后发劣势。两者共同作用 ,对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因此 ,如果只注意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的话 ,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方案的设计以及具体的现代化进程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后发优势 :六个方面的表现每个国家现代化的起步时间都不相同。由此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类型 :先发类型(或称为早发类型)的现代化和后发类型(或称为晚发类型)的现代化。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更容易形成一种强大的现代化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运行内在地需要法治化的有限政府,独立自治的市民社会有利于市场竞争道德和自律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对政府不当行政行为形成有效抵制。但在政府主导型后发现代化国家,如何实现政府权威与社会自治的良性互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法治建构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同先发国家和地区相对应的后发国家和地区,既存在着独特的后发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独特的后发劣势,两者共同作用,对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如果只注意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的话,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方案的设计以及具体的现代化进程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5.
后发国家的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达国家与现代化发展较晚的后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分析比较,认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只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必须遵循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等原则及注意以实现“生态人”社会为战略主题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相似概念厘析和"政府治理能力"与"现代化"这两个概念关联探析的视角下,"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政府在治理变革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回应公民需求的能力,一种有效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一种高效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一种创新协调合作的能力。它是政府完善自我价值诉求,建构国家与社会新关系的关键,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属于治理理论中的治理术范畴。治理术包括政府理性、"如何"执政和政府的"艺术"三个方面,其核心是法治理性和善治理性。因此,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治理主体以法治思维和善治思维运用治理机制和治理工具实现治理目标的能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点,在于政府行使国家权力时,慎用专断性权力并善用建制性权力。这是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后发国家在经济追赶中如何实现技术进步,一直是学界、尤其是经济增长理论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后发国家由于激励机制的缺陷、科研积累的不足以及政府对经济增长的短期追求等,造成了国内研发(R&D)投入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三权分立原则和现代官僚制度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政治--行政模式,作为资本主义后发国家的日本禀承"拿来主义"的传统,在引进的同时对之加以改造.在日本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西方的政治理念与本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精英主义、权威主义相交融,并在日式集团主义的社会准则基础之上构筑了日本独特的"官僚主导型"政治-行政模式.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可以使我们对这一独特的政治--行政模式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后发优势与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优势的实质是后发国家或后发地区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在技术、制度、发展经验等方面向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学习的广阔空间和强烈的学习动力.渝东北地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目前仍然是西部相对落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但也表明渝东北地区拥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在分析现实经济基础(人均GDP低、城镇职工工资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之上,提出了使渝东北地区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建议:各区县政府应提升调控能力,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敦促企业学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合理产业分工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