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7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去学习探究新的知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其主要方式是比较。在此阐述了“比”的认知原理,“比”的几种方法、策略与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2.
<正>英语谚语内容十分广泛,且具有言少意多、言浅意深、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观点鲜明等特点,是美学修辞的典范,是英语语言的瑰宝,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英谚中大量使用修辞格,英谚的修辞功能,概括起来说,体现在通过对照、反复、押韵、比喻等修辞手段使之达到流传久远的目的。本文主要就英语谚语中的比喻修辞进行探讨,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讽喻、换喻和提喻。  相似文献   
3.
名著《红字》迄今为止已有10多个译本出现,且不同时代有不同译本,说明其复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红字》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手法,不仅对烘托主题、刻画人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修辞效果。通过对3个译本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译本在移植原著象征、比喻手法上的成败得失,为后人复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结束语和导入语同样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使历史结课更具有艺术性,使历史课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形式上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上丰富新颖,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这些内容如果只凭老师一张嘴反复讲述,教师说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头昏脑。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很差。几年来,面对这个教学难题。笔者经过潜心研究,试用了比喻、引用等教学法,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趣味化,起到了“一语道破天机”之神奇功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明喻、暗喻和换喻,运用比喻所描绘的商品形象、生动,易为消费者所接受,激起其购买欲望。对于广告英语中的比喻修辞,根据其在汉语中是否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等体,可采取直译、意译、归化、还原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将人物生动形象化的同时,将笔触伸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作深层次的刻镂;从喻体的选择角度,对其民族风情作"一斑"的窥见,有利于傻子视角的确立;其意蕴比显现的形象要深远,能为人们的解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中国的各种译文中,以大陆的林少华与台湾的赖明珠译本最为读者信服。林氏主张翻译出作品的味道,而赖氏主张"信"的翻译原则。两种翻译原则的不同,使《斯普特尼克恋人》的两种译本中"堇"的人物形象在行动和感情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或减轻。  相似文献   
10.
《微机原理及应用》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涉及到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由于很多内容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课堂教学不能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教学效果就很难保证.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研究如何将比喻教学法应用于《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具体的事例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容易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