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群体正处在代际更替的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有其独特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其收入提高与消费行为转变更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基于此,本文选取郑州市作为样本地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实地调查,运用Logist模型分析其收入状况、消费观念对其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最后,从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人力资本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引导等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沿海至内陆出露的4件新生代玄武岩进行40Ar/39Ar年龄测试,对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进行电子探针测试;其中洋底和柳城玄武岩首次获得精确的40Ar/39Ar年龄数据.结果显示,闽西明溪40Ar/39Ar年龄数据为(1.44±0.11)Ma,柳城为(17.35±0.93)Ma;闽中洋底玄武岩年龄为(11.71±0.44)Ma;闽东厦门玄武岩年龄为(17.0±0.36)Ma.结合前人年龄数据,福建省新生代玄武岩整体表现出从闽东至闽西年龄逐渐减小的趋势.橄榄石斑晶电子探针数据显示闽东至闽西玄武岩碱性程度逐渐增加,可能指示岩浆熔融程度由沿海至内陆逐渐减少,岩石圈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最新获得的闽西柳城玄武岩40Ar-39Ar年龄为(17.35±0.93)Ma,与东部沿海玄武岩相似,推测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时引起的岩浆扰动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泰国东北部柯叻府及邻区中-新生代木化石非常丰富并保存有完好的解剖构造,是探究热带植被历史、古气候演化以及古环境变迁等问题的重要实证材料.最近的野外调查和专题研究确认该地区中-新生代木化石11科19属约50个种或种级分类单元,分别隶属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分类群,其中有5科7属20种(包括未定种)为前人在泰国未曾报道的类型.当前木材化石群揭示出在中生代后期,泰国东北部热带针叶树植被以南洋杉科为主;在中新世-更新世时期,该地区主要发育落叶和常绿阔叶树植被,代表热带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东部"走廊域"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横穿柴达木盆地东部的“走廊域”剖面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在东昆仑构造带与南祁连构造带之间,包括巴颜喀拉地块北缘,柴达木地块和祁连地块南缘等3个一级构造单元,柴达木地块内则包括了昆中构造带、昆北构造带和柴达木盆地3个二级构造单元。受东昆仑构造带和南祁连构造带相向挤压作用,柴达木盆地东部持续沉降,但由于具有稳定的花岗质基底,盆地坳陷幅度较小,且断裂及褶皱构造不发育。由此造就了柴达木盆地东部中新生代地层厚度小,烃源岩不发育,构造圈闭缺乏,除第四系天然气外,中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油气资源前景受到极大限制。  相似文献   
5.
汉诺坝玄武岩中高温麻粒岩捕掳体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55  
樊祺诚  刘若新 《科学通报》1996,41(3):235-238
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丰富的幔源橄榄岩捕掳体,成为透视上地幔的重要窗口,而与橄榄岩相伴随的麻粒岩捕掳体由于数量少,且对它们的注意和研究是不够的.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出露于地表的太古代麻粒岩相地体了解下地壳,这些麻粒岩都经历过复杂的地质构造与变质演化历史才抬升到地表,相比,被新生代玄武岩捕获快速携至地表的捕掳体麻粒岩其演化历史要简单得多,更能直接反映下地壳性质,因而成为我们探索现今下地壳物质组成和演化的最直接研究对象.这里我们提出的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的高温麻粒岩捕掳体,不同于华北克拉通地台区地体麻粒岩,可能具有现今下地壳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6.
氧同位素组成对于了解岩石成因、地幔不均一性和壳-幔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幔源物质的δ~(18)O作了大量测定,揭示了地幔δ~(18)O的不均一性,玄武岩的高、低δ~(18)O的地幔源区,以及扩δ~(18)O和Nd,Sr,Pb同位素组成的协变性等。国内研究报道甚少,与Sr,Nd,Pb同位素和REE等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报道皖苏地区新生代大陆玄武岩、幔源橄榄岩包体、单斜辉石和歪长石巨晶捕虏体的δ~(18)O,并讨论其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穿过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主要断层的地震测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断层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岛地区中生代以埕北断层、埕北20断层、埕北30北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活动为主,主断层的发育演化普遍经历了由逆到正的构造负反转过程;新生代主断层中埕北20断层停止活动,其余两条断层均继承性活动,并开始发育以走滑性质为主的埕北30南断层以及其他次级北东向正断层.断层活动是埕岛地区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埕岛地区中、新生代断层发育演化特征与济阳坳陷其他构造单元相似,但其平面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距离郯庐断裂带较近,受到更强烈的走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王小帅出生于1966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其“地下”作品一直关注边缘人的生活与情感状态,以此为题材的《冬春的日子》《极度寒冷》《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和《二弟》等影片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性声誉以及“盗版一代”青年观众的喜爱。2005年初王小帅被正式“解禁”,恢复了导演资格,《十七岁的单车》更名为《单车》获准在国内公映,但相较而言新近的《青红》才是真正意义上首部“浮出地表”的王氏作品。当这一代导演终于“长大成人”,一方面获得了远较以往更为宽松的电影创作环境,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艺术风格、影像技术,到票房收益和后市场开发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和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生代之所以被指称为“这一代”,不仅仅源自他们美学特征的相似性,更来自他们共同置身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自我确认”的修辞冲动。本期邀请的四位作者中,鱼爱源是网络上炙手可热的新锐影评人,他的论文《主体身份与影像策略》从新生代导演的影像表达入手,探讨这种“自我确认”的文化实践的意识形态特征。徐钢教授的《“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北京单车>中的电影现实主义和中国城市景观》在跨文化理论视野里对王小帅式的“电影现实主义”进行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分析。杨俊蕾博士的《影像记忆中的历史和个体》以意志、规训为关键词,对影片《青红》背后历史与个人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聂伟博士的《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则以王小帅为典型个案,从民间与欲望的角度讨论了新生代电影的都市叙事立场与价值关怀问题。围绕王小帅的话题显然还不止于此,作为一位正在从“地下”向“地表”上浮的导演,与之相关的研究具备了指涉中国当下文化现实的辐射效果。而对他的考察也相应地呈现为即时、互动和多元的向度。比如,如何理解新生代电影与主流院线的商业权力关系?新生代电影在重新整合、培育观众资源的过程中,如何面对那些“看不见”的“盗版一代”的拥趸群体?这些都将使“浮出地表”的新生代电影导演们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反转构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西向东,中国中、东部发育有3期反转构造带,即分别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新生代早期和渐新世-中新世末期反转构造带,表明中国中、东部在这3个时期分别经历了3次不同程度的挤压,反转构造的变形幅度由强变弱,构造的保存从差变好.反转构造主要为挤压倾滑型,其次为压扭型.反转构造的发育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仅部分先存构造发生了反转,主控因素是砂泥岩组合、断层倾角、断裂带内低摩擦断层泥和异常压力的发育程度等.反转构造的发育期与盆地内主生油期基本一致,因而反转构造为中、东部油气盆地形成大中型油气田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西北缘NW走向的印干断层为逆冲断层,断层擦痕等指向证据表明其逆冲方向为NE,与柯坪冲断系自南天山向塔里木的SE向推覆明显不同.地层学和断层切割关系等证据显示印干断层形成早于更新世的柯坪冲断系,而主要活动时期为上新世.研究结果表明,柯坪塔格地区晚新生代发育两期方向不同的逆冲推覆构造,印干断层是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前陆冲断带的前缘冲断层,而柯坪冲断系是更新世以来南天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