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3篇
系统科学   83篇
丛书文集   509篇
教育与普及   2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9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63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843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1064篇
  2011年   1315篇
  2010年   1348篇
  2009年   1508篇
  2008年   1687篇
  2007年   1546篇
  2006年   910篇
  2005年   742篇
  2004年   747篇
  2003年   689篇
  2002年   760篇
  2001年   666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1,(2):71-76
唐代是赋序发展的转变期,既延续了两汉所确立的赋序基本特征,又因唐代社会发展和唐赋变化的影响而呈现出新的风貌。唐代赋序内容丰富,在颂美讽谏、体物写志、言史记学等主题中均体现出唐赋演进乃至唐代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既体现了唐人诗赋并举的文体观的同时,又因大量探讨律赋写作技巧的批评专著的出现而削弱了其文学批评价值。随着赋文由骈入散,唐代赋序的散体化风格特征逐步形成,并终成定式。作为赋与序交织而成的产物,唐代赋序既与唐赋演进密切关联的同时,又保有其独立的文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3.
4.
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其思想教育职能表现突出,而阅读疗法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开展阅读疗法,强化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通过文献阅读指导、优化阅览环境、全面开展活动、创新教育形式、提高馆员素质等方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以全球视野提出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必须采取科技创新全球视野系列举措,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施科技开放创新;构建世界科技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采取"非对称性"赶超战略,取得后发超越;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全球化,增强科技创新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分析表明,新时代习近平科技创新全球视野是引领和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新世纪的普世价值观,也是新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潜在的创新精神,唤起努力进取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当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培养机制的完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思想教育中不断积累经验,革新陈旧的思想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方法和工作机制,形成科学与务实的思想教育体系,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近思录》"教学之道"的语录文字联结紧密,二者存在相当的一致性;《近思录》语录文字是朱熹辑录与发明,是有意张扬四子思想,并藉以表达自己教育思想之取向。程朱理学,注重人之禀赋的开掘,达成圣贤;强调早期教育,"以豫为先",养成"圣贤坯璞";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继承与拓展,尤重洒扫应对;对教法阐释透彻,继承而推新。这些在当下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醒龙创作前期(1984—1994)的小说主题,是对丑恶人性的批判和对善良人性的礼赞。在此期间,刘醒龙既批判了损人利己者的自私、狭隘和怯懦,也批判了损人损己者的贪婪、粗鄙和暴力。解构的目的是为了建构,在批判的同时,刘醒龙既赞美了只图奉献、不求索取的圣徒似人物,也歌颂了甘于奉献、亦乐于"索取"的人间楷模。歌颂对象的性格变化,反映着作者思考的深入和追求精神家园的执着。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化社会,微博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与沟通的重要阵地,微博的使用人数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对于微博的认同感也超过了90%。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微博的育人功能也受到了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微博"属于新型生产力,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渗透进了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将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该文主要分析微博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老子想尔注》与《列仙传》是东汉时期的两部有关神仙理论的著作,它们的阐述重点不同,前者重视理论建设,后者强调感性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丰富了东汉的神仙思想,为后世道教神仙理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