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骚体赋是对屈宋作品尤其是屈原作品的模拟,最早出现在汉代,在句式、语言、文体、修辞等各方面与同时代的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都有交叉,而又自成特色。因此,要弄清骚体赋的定义,就需要先把“辞”、“骚”、“赋”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清楚的梳理,从而使骚体赋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范围,然后从句式、文体、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将其与同时代的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试图对它的概念做出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2.
南朝齐梁时期在中国赋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于这时期留存下来的大量赋作,更为关键的是赋学理论和批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沈约、刘勰、萧统等人为代表的赋论家从不同角度对齐梁以前的辞赋创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述.首开其先的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出以"情"为核心的"文以情变"、"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赋学观,并且与谢胱等人极力倡导"声律论"学说,提高了辞赋创作的韵律化和唯美化,推进了"诗的赋化"和"赋的诗化"倾向,使形式上趋于骈丽的辞赋进一步律化,因而对于唐代律赋的形成来说又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赋作家注重从空间思维出发对外部客体世界作精细的描叙而构成规律性的空间方位联结形式,表现为可视阈与超视阈两种叙事空间。其空间关系还经常与事类叙述结合起来,从而建构起一个宏放博大、无所不包的空间世界,组成唐赋基本的图案框架。更进一步的是,唐赋作家还利用空间方位的变换来推动叙事的进程,空间叙事与历史叙事相结合,使唐赋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时空体。  相似文献   

4.
傅咸辞赋创作与西晋赋风颇有出入:就内容而言,其赋有刚健贞正的特色,体现了一种修身立诚、重于事功的儒者风尚,与西晋谦柔卑顺的士人群体性格颇为不类;在创作方法上,傅咸"触类而长",往往就契入点申发,淡化了对物态的描写、铺陈部分,与西晋咏物赋的描写工细也有不同;其赋语言质实精当,既与当时所追求的浅显平易的语言风格有相应的一面,又在绮丽的时风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文体赋以汉代逞辞大赋为代表,也包括后起的骈赋、律赋和新文赋。文体赋之问答体源于先秦文献中普遍存在的对话、问答方式,既有"首引"的作用,也有篇章结构的功能;文体赋的空间方位叙述模式与我国早期特别发达的空间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也与其以描写"事形"为主、构思的预设性和精致化倾向密切相关;文体赋的平面化描写乃出于表现具体物象的需要,也与汉代儒学经学化背景下形成的阐释性思维有联系,其描写特点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图案化和夸饰性。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的颂体创作承接先秦《诗·颂》,仍有较为明确的适用场合和用途,和相关礼仪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但同时颂体又与乐、舞相脱离,使得自身真正成为一种相对独立、成熟的文体类别。颂体的礼仪性功能决定了其文体风格,亦成为赋颂辨析的前提,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对古代文体功能要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创作风格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将王安忆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从“雯雯系列”、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女性文学、城市文学五个主题的变化中,既体现出对潮流的追随,又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她的创作不仅是自我的突破,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唐代三彩俑从三个方面体现了唐代的审美精神:以肥为美的审美风尚,积健为雄的审美理想,世俗感性的审美情趣.这些特征的组合,使唐代的审美精神既不同于前代,也与后世有别.  相似文献   

9.
一、既与国际公约接轨又体现国情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项基本权利,这是对《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儿童应享有的各种权利的高度概括,较好地体现了与国际公约接轨的立法思想.同时,又强调"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体现了中国的实际国情.  相似文献   

10.
西汉拟骚之作是一种很特殊的创作现象,它一方面深受当时学术典籍传播的影响,同时又和当时辞赋的创作结合在一起。拟骚之作既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在文学发展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拟骚之作为我们呈现了文学由文、学未分而渐分的一种演进方式。  相似文献   

11.
《悲甘陵赋》、《愍征赋》、《鄠郊赋》是唐代已经亡佚的三篇辞赋,一度颇有影响,其中《悲甘陵赋》叙述安史之乱,《愍征赋》记载中和年间黄巢军陷长安事,二赋结合自身经历叙述社稷兴亡,是对《哀江南赋》赋史精神和悲怨传统的继承,《愍征赋》除继承《哀江南赋》的悲怨传统外,其遒逸凄艳的风格和用典艺术亦得益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推尊儒术,但同时“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这一政策促进了南北化以及各民族化间的交融。正由于此,武帝时歌舞百戏众艺非繁荣,赋也颇为兴盛,赋在武帝时具有技艺的性质,这也是赋求奇、求丽、着意的辞之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19,(3):94-99
以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地理生态与文化扩散的影响和整合下,闽北延平伏虎禅师题材剪纸的生成根源以及在区域文化景观中的使用功能及文化符号功能,抢救性记录文化变迁中的民间美术样本。  相似文献   

14.
黄道周的骚体赋,表现了浓郁的屈骚情结。他以个人之力,对屈原二十五篇楚辞作品全面模仿,写下六十二篇仿骚之作,已是一奇。从体制形式上看,黄道周仿骚作品,有模拟有创新,既有鲜明的屈骚风格,又有黄子的创作个性。从情感内容看,黄子的仿骚作品,既代屈原立言,重塑和再现了屈原的光辉形象,又为自我写心,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是黄道周自我形象的写照。黄道周把汉代以后的仿骚创作再次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屈骚的异代嗣响是黄道周与屈原感情共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汉赋的讽谏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增强。在武帝以前,文人们重在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以表达对国家用人制度的不满;武帝时期,以颂为讽;西汉后期,赋家使用推而隆之的手法,开始有针对性地劝谏,但是也没有表达出对社会政治的强烈批评;东汉前、中期的赋家,对社会的政治批评开始抬头,并为东汉后期猛烈的社会批判拓开了道路。因此,弱化讽谏,只是针对个别辞赋而言,它不能代表整个汉赋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漳州师院学报》2019,(1):29-35
伏虎禅师是客家农耕社会最重要且富影响力的保护神之一。伏虎禅师与定光古佛在祈雨救旱、护境安民方面的神异成为客家先民拓垦的精神支柱。宋代以来闽西北一带伏虎禅师与定光古佛被尊称为"二佛",信仰亦随着客家先民的活动足迹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两《唐书?车(舆)服志》中关于女性服饰的记载非常丰富,这是中国服装史中的珍贵资料,也是今人研究中国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从两《唐书?车(舆)服志》记载的襦裙装、胡服和女穿男装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唐代女子服饰的形制及特点,从而为今人研究服饰文化提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乾隆时代孙洙选著的《唐诗三百首》是一种普通的"家塾课本",而三百多年来流行极广,影响极深。考其原因,在于它范围在一个美学体系、一种审美标准之内。这个选本受沈德潜诗学理论的影响,也间接反映出乾隆盛世的气象。选诗突出重点,也是这本书的特色。孙氏囿于他选择的标准,也有其严重的不足。有关这本书的优胜和欠缺,都值得后世选家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