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03篇
  免费   1797篇
  国内免费   3452篇
系统科学   6667篇
丛书文集   3609篇
教育与普及   178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69篇
现状及发展   400篇
研究方法   12篇
综合类   68906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764篇
  2022年   686篇
  2021年   797篇
  2020年   857篇
  2019年   844篇
  2018年   482篇
  2017年   661篇
  2016年   918篇
  2015年   1672篇
  2014年   3661篇
  2013年   3428篇
  2012年   4239篇
  2011年   4807篇
  2010年   4408篇
  2009年   5044篇
  2008年   5642篇
  2007年   5122篇
  2006年   4097篇
  2005年   3862篇
  2004年   3452篇
  2003年   3801篇
  2002年   3588篇
  2001年   3204篇
  2000年   2445篇
  1999年   2001篇
  1998年   1744篇
  1997年   1653篇
  1996年   1454篇
  1995年   1218篇
  1994年   1046篇
  1993年   879篇
  1992年   871篇
  1991年   739篇
  1990年   683篇
  1989年   618篇
  1988年   340篇
  1987年   219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光散射扬尘监测仪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10及PM2.5的测量的稳定性及精度,通过对光散射扬尘监测仪的关键设计,提供一种温湿度传感器以及动态控制系统,消除环境湿度对采样气路的影响;设计零气校准及自动吹扫系统防止高浓度颗粒物对光学气室的污染,提高本底测量精度,从而实现光散射法扬尘监测仪测量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和优化串行多环返工生产系统的生产性能表现,结合质量管理与精益生产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返工机制,提出一种全新的“即刻返工”检查机制,将生产系统建模扩展至多机多缓冲区的复杂生产系统.基于生产系统的两大要素,机器与缓冲区的生产状态变化,依据概率论与马氏定理,构建缓冲水平的动态概率转移矩阵,以在制品库存水平及系统平均生产率作为研究指标,针对生产设备及缓冲区展开瞬态分析,通过迭代计算,表明设置合理的系统规模与缓冲区阈值能达到优化系统生产性能的目的,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4.
建立了整车8-DOF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了主动悬架控制,并增设了主动座椅控制,设计了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LQG控制器。基于Matlab仿真平台建立了整车8-DOF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所得最优控制策略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为了改善人椅系统质心及车身质心的跳振性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各轮轮胎动位移性能。从控制效能上来看,该最优控制器能够满足各行驶状态下对悬架性能的要求,改善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机电工程施工是整个地铁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传统地铁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多专业相互交叉施工、施工工期紧等特点,特别是在车站机房管线安装过程中,由于管线众多,往往对整个施工工期及施工质量影响较大。本课题将传统的预制加工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7.
《前沿科学》2015,(1):90-91
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Zai re ebolavirus,ZEBOV)疫情,到目前已造成2万多人感染,超过9000人死亡,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疫情最严重的一次爆发。尽管现在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再次爆发的风险仍然存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历年来所有埃博拉疫情中的ZEBOV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和全基因组选择压力的综合分析,在2014年西非爆发的ZEBOV分子进化研究中取  相似文献   
8.
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产生剩余污泥少、可回收能源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尤其在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厌氧生物法的处理速率通常比较低,而氧化还原介体可通过自身不断的氧化和还原来传递电子,提高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传递速率,从而促进污染物高效厌氧降解。醌类物质和腐殖酸是应用较多的氧化还原介体,在催化难降解污染物降解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讨论了氧化还原介体的特点、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其对偶氮染料厌氧脱色、反硝化和多氯联苯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提出了氧化还原介体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为例,本文通过分析危险废物焚烧系统给排水环节,确定了废水回用工艺流程,结合优化后的工艺路线,明确废水零排放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三元Ag/AgCl-LaCO_3OH纳米棒光催化剂.将Ag/AgCl引入LaCO_3OH(LCO)纳米棒后,可同时实现光吸收范围紫外光区拓展至可见光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可见光照射下,金属Ag单质等离子共振(SPR)效应诱导电荷-空穴有效分离,使其热电子传输至LCO样品缺陷能级.随后表面O_2捕获光生电子产生超氧自由基·O_2-,该自由基对氧化NO过程起主导作用.空穴可以迁移至AgCl表面与Cl~-相互作用转化Cl~0,直接参与氧化NO后再还原为Cl~-, Cl~-再与Ag~+结合生成AgCl,有效避免了AgCl的光腐蚀.优化过后的Ag/AgCl-LaCO_3OH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净化NO去除率高达54.0%,远高于纯的LCO(3.1%)和Ag/AgCl(8.0%)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实时动态监测Ag/AgCl-LaCO_3OH光催化氧化NO的反应过程,结合自由基捕获结果,从分子层面揭示其反应机理,并提出Ag/AgCl-LaCO_3OH光催化性能增强机制.本研究结果对等离子体基半导体复合材料光催化反应机理及环境净化应用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