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71篇
教育与普及   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77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通化市长白山生态经济开发工程总体规划,结合辉南县长白山区资源优势,以自然沟为依托,依据、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开发“绿、野、特、珍”产品为内容,变自然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多层次,全方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安龙铺隧道为例,分析影响隧道开挖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对隧道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地表注浆加固岩体的设计与施工,总结隧道进出口浅埋段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及塌方后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雄华 《太原科技》2007,165(10):75-76
金红石在基性岩中是由于自变质作用和后期热液作用的结果,使矿体中金红石加富,该区矿床属岩浆矿床。介绍了代县碾子沟矿区金红石矿产的地质特征,就代县碾子沟矿区金红石矿的成矿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氧化沟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当今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氧化沟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主要包括Carrousel氧化沟、Orbal氧化沟、交替式氧化沟以及一体化氧化沟。  相似文献   
5.
成建 《汕头科技》2005,(1):60-62
我国长途通信光缆的建设基本上采用架空和直埋两种方法,直埋光缆以光缆隐蔽于地下而有利于光缆的安全见长,但是它容易受到土地中地质环境的影响。因此探讨光缆抗腐蚀是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报道一种新颖的激光开槽、埋槽电极硅太阳电池的结构、工艺流程及其研制结果。在AM1.5,25℃,100mW/cm2的条件下,以面积为45cm3的36片硅片研制的硅太阳电池的输出参数的平均值为JSC=36.1mA/cm2,V∞=633mV,F.F.=0.798,η=18.23%,最后分析了种高性能硅太阳电池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7.
PMSM的高精度感应电势状态观测器与位置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考虑参数变化时精确的感应电势关系式新模型,建立了微分型和非微分型两种高精度感应电势观测器,证明了感应电势观测器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了参数变动对位置估计的影响.针对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以内埋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感应电势状态观测器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磁检测技术来监控管道的腐蚀和泄漏已经十分普遍。目前各个油田以及燃气公司都在使用这些技术。依据电磁学原理创造的检测方法很多,主要有标准管地电位法、涡流法、变频选频法、直流电压梯度法等,  相似文献   
9.
浅埋煤层开采中的溃沙灾害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析了浅埋煤层开采的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得出了浅埋煤层发生渍沙灾害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根据浅埋煤层中组合关键层的一些参数分析了老顶破断岩块的运动规律,判断了浅埋煤层开采中岩块是否发生回转失稳,探讨了岩块回转触矸后发生滑落失稳的可能性,计算了断裂岩块端角接触面高度,得出了满足裂隙滤沙的合理端角接触面高度;大柳塔1203工作面开采只发生了涌水而未溃沙,这和理论计算的结论基本一致.参8.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在南京发现的蓝色裸甲藻,测定了它的藻胆色素。证明蓝色藻胆蛋白不是山“胞内蓝藻”(Cyanellen)所提供。电子显微镜的扫描表明细胞表面有众多的突起,不是光滑的;横沟内的鞭毛不是“带状”而是由细纤维丝膜状物拉着的螺旋形。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该藻有两个类型的细胞核,即“甲藻核结构”(Dinocaryotic structure)和“真核结构”,(Eucaryotic Structure),真核与叶绿体有一个共同的膜的包被,有一个与原生动物相近似的伸缩泡系统。叶绿体是分枝状,在细胞的边缘位,但也有其它形态。有淀粉颗粒而无“造粉核”或称”“蛋白核”(Pyrenoid),多数位于叶绿体外或之间,类囊体与一般甲藻不同,不是三个排成一条“带”而是两个排列成“带”。有发达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鞭毛不论纵沟内的或横沟内的,其横切面,均为9+2的形式,其纵切面是由纤维丝成束的结构。蓝色色素提取物,可见光最大吸收峰为456nm,与隐藻藻胆色素十分相似。从细胞亚微结构及其色素性质,作者认为它是藻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类型的甲藻共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