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汕头市API指数年变化规律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头市全年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数年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其年变化规律受季节及气象要素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与人群活动有较密切关系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控制、工业污染源管理和做好垃圾有效处理、主干道定期洒水降尘及绿化固土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环境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可吸入颗粒物中矿物颗粒的研究意义,随后对国内外矿物颗粒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论述;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对北京春季可吸入颗粒物中矿物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春季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矿物有石英、粘土矿物、硅铝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等,以硅铝酸盐矿物为主,同时存在新生的矿物颗粒,新生矿物的存在表明有活跃的大气化学反应发生;在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开展矿物颗粒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泰安市城区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主要建立了泰安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源与受体成分谱数据库,通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进行解析,得出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各颗粒物污染源对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物的贡献值和分担率,为有针对性的尘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于采取了多方面的综合治理和临时措施,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北京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但与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宜居城市"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又为环境质量改善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的挑战,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和不断提升空气质量标准,成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中央空调系统主宰着楼宇中空气的新陈代谢,被称为“建筑物之肺”。然而由于长期没有对通风管道进行清洗,许多公共场所空调系统通风管道中积尘了大量的粒子微生物、细菌、真菌、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非典”、“禽流感”和“H1N1”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引起了人们对中央空调健康和安全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禽北上了,那畜可否南下?要使草原重新披上绿装,需要我们将眼光放到更远的农区. 农田里的狼烟 2007年9月26日,山东一带农田里"狼烟"四起.济南市二环路以外被浓烟包围,浓烟来自周围的农田.农民就地焚烧秸秆,造成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明显增高,形成重度污染天气.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高速公路通行受到严重干扰,机场关闭.  相似文献   
7.
搜集了武汉市2006年~2013年8a间的PM10和气态污染物(包括SO2、NO2、NO、CO和O3)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利用基于Loess的季节趋势分解和窗口滑动平均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了各种监测指标的长期趋势、季节变化和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武汉市PM10历经了6a的缓慢下降后于2012年后开始急剧上升,SO2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污染物在2013年之前呈现出小幅上升或基本稳定的趋势,2013年有明显上升;季节规律方面,PM10、SO2、NOX和CO都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特征,O3则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另外每年4月PM10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现象;PM10表现出明显的周变化规律,呈现出以周三为谷值周六为峰值的周期性变化,而其他气态污染物基本没有明显的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9.
蒋庆瑞 《河南科学》2012,30(9):1315-1318
对平顶山市2007—2011年期间5个监测点位的降尘量、降水量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年际间和各月之间降尘量/降水量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上各监测点位降尘量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的分布特征,同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春季沙尘(暴)期间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 2012 年5 月17-26 日于SACOL 站采用石英膜收集PM10样品, 利用DRI-2001A 热/光碳分析仪测量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 沙尘(暴)是导致OC、EC 质量浓度增大的主要因素。采样期间EC、OC 和总碳(T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71、11.26 和13.97 μg/m3。进一步分析显示, 沙尘(暴)期间兰州城区碳气溶胶污染逐渐加重主要受本地源的影响。PM10中OC 和EC 的相关系数达到0.94, 揭示SACOL 站OC、EC 的来源相对一致。OC/EC 的均值为5.05, 表明春季SACOL 站PM10中碳气溶胶存在二次污染。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为3.37 μg/m3, 为OC 的29.9%。结合考察周边环境, 分析表明SACOL 站春季碳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是直接污染源, 来自周边环境中的燃煤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碳气溶胶8 种组分的因子分析结果也表明, 周边环境的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春季SACOL 站碳气溶胶的主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