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兴市场主体正在快速发展。法律上如何界定它的性质,学者们观点不一。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法律上是私法人、营利法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第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再次迎来了新的生机.本文是在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农民合作社思想基础之上,提出几点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更好的把马克思主义合作社思想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成为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214家,业务范围有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等。合作社的成员构成体现了鲜明的农民主体的特点和社会多元的特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为农村经济再次实现飞跃奠定了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力地推进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互惠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由非体制精英发起,基于地缘、血缘或业缘关系形成社员互惠关系,社员依托经济利益关联相互协作。以海产品养殖协会为例,互惠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生产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发展成效。同时,互惠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内外部约束性条件也不应忽视,需从协作意识、管理机制、扶持政策等方面完善其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职能异化、功能简化、支持软化和文化虚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愿"、"不能"或"不会"提供适合农户需要的私人物品,致使合作社产品同质性高、公共物品性质突出。由此,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夫市场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落实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宋子夷 《广东科技》2013,(13):31-33
沃腴的土地常常伴随着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如今韶关市翁源县西华山主峰,曾因住着八位大仙而被称为八仙嶂。当地有位樵夫不畏艰险,终于得道成仙。西华山主峰改为九仙嶂,地处翁源县江尾镇的九仙村也因此而得名。传闻村里产的桃子皮红肉白,肉质爽脆,深得仙人喜爱,"九仙桃"的名字便这样被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江尾镇有着"中国九仙桃之乡"的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途径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尤其离不开新型农民。本文对为什么培养新型农民和如何培养新型农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刨新理论,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性,分析合作社技术创新的特点,从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创新环境支持能力两方面构建了一个包涵7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并以调研的20家种植业示范合作社为例,进行合作社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合作社内部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市场创新能力最为薄弱;创新投入能力大于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较强。研究有助于政府评建示范社,有利于各级政府科学的监测与评判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制定适合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有利于合作社发现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