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研究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组用本地健康杂种犬10只,以改良低温麻醉体表降温方法将食道温度降至24~26℃时,然后阻断循环无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分别在阻断前:阻断后及复苏后取肺组织进行光镜、电镜检查。实验结果表明,阻断时间在60分钟内,心脏跳停80分钟内无明显超微结构变化。而阻断时间65~85分钟,心脏跳停90~115分钟,肺组织的某些超微结构变化是可以复原的,这就为不用体外循环的肺脏手术安全时限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缺乏锌、硼、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葡萄叶细胞进行观察表明:细胞核结构异常,叶绿体外被膜不完整,片层膜系统模糊不清,较则排列杂乱,重则趋于瓦解、消失,基质中出现了数量不等的液泡.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甘薯珠心细胞衰退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发育成熟的珠心细胞,随着胚囊的发育和扩展以不同的方式衰退。在细胞质原位自溶方式,细胞质中的核糖核蛋白体密度迅速下降;细胞中可见许多被溶解的细胞组分的碎片;细胞核的染色质团块逐渐减少,核膜消失。最后在细胞中仅剩下细胞核和淀粉粒残体。在内质网对细胞质的吞噬和分隔方式中,同心环状和平行叠置的粗糙内质网大量增生,同时槽库膨大,并对细胞质组分进行分隔和吞噬;内质网膜膨大、断裂、分解,核糖体仍然存在,原生质体对电子染料的亲和性增强;接着质膜、液泡膜消失,原生质变为电子致密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形成层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休眠期形成层带细胞壁比较厚,具有许多小液泡,细胞核占细胞体积较大,核质稀疏,内质网为光滑型,核糖体分散在细胞质中,脂质体较多,活动期形成层带细胞层数较多,细胞壁比较薄,纺锤状原始细胞中具1—2个大液泡,而射线原始细胞具许多分散的液泡,这在双子叶植物中还未报道过,细胞质沿细胞壁分布,核膜明晰,核质浓密,内质网为粗糙型,上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脂质体较少,在休眠和活动期都有淀粉积累,线粒体、微管和内质网大量分布在初生纹孔场附近,而且有大量的小泡沿细胞壁分布,这有可能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在南京发现的蓝色裸甲藻,测定了它的藻胆色素。证明蓝色藻胆蛋白不是山“胞内蓝藻”(Cyanellen)所提供。电子显微镜的扫描表明细胞表面有众多的突起,不是光滑的;横沟内的鞭毛不是“带状”而是由细纤维丝膜状物拉着的螺旋形。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该藻有两个类型的细胞核,即“甲藻核结构”(Dinocaryotic structure)和“真核结构”,(Eucaryotic Structure),真核与叶绿体有一个共同的膜的包被,有一个与原生动物相近似的伸缩泡系统。叶绿体是分枝状,在细胞的边缘位,但也有其它形态。有淀粉颗粒而无“造粉核”或称”“蛋白核”(Pyrenoid),多数位于叶绿体外或之间,类囊体与一般甲藻不同,不是三个排成一条“带”而是两个排列成“带”。有发达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鞭毛不论纵沟内的或横沟内的,其横切面,均为9+2的形式,其纵切面是由纤维丝成束的结构。蓝色色素提取物,可见光最大吸收峰为456nm,与隐藻藻胆色素十分相似。从细胞亚微结构及其色素性质,作者认为它是藻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类型的甲藻共生体。  相似文献   
6.
唐古特虎耳草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高海拔地区的唐古特虎耳草(Saxifragatangutica)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分析表明:叶绿体长度缩短,厚度增加,局部有损伤,基粒垛叠程度小,类囊体有肿胀现象。线粒体的形态由棒状变为球状,被膜不整齐,局部有损伤,嵴的数目少而且有肿胀现象。这些特征的出现,是与青藏高原强辐射,低气压,高寒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脆江蓠营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营养细胞每一色素体内含有一条围周类囊体、4~10条平行类囊体和一些质体小球.平行类囊体数目与细胞所处的部位有关.内质网呈环形片层结构.同心圆膜状体具有1或2个核心.色素体在末端进行分裂,分裂时平行类囊体数目增多.幼色素体被膜直接内陷形成平行类囊体.以后发育出围周类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重金属镉和铜处理了6d的长喙田菁根和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镉还是铜的处理,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均相似,而且植株外观形态变化与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相吻合。通过实验可看到,0.10mmol·L-1是镉和铜处理长喙田菁的临界浓度。而细胞中已破坏的细胞器和未被破坏的细胞器的共存表明,长喙田菁细胞中存在对镉和铜的耐性机理,使植物在镉和铜的处理下仍能生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鲎黄色结缔组织营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国鲎营养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营养细胞为鲎黄色结缔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营养细胞往往外包基膜,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细胞由结缔组织中的营养母细胞分化而来.营养母细胞的细胞质膜特别发达。胞质少;原始营养细胞胞质增大许多,核质比变小。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增多;随着营养细胞的发育,胞质中形成大量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是鲎机体营养的储存库.营养颗粒被消化过程中。形成结构各异的残余体.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罗氏沼虾精子发生的全过程.观察表明:精原细胞较大,近卵圆形,核大而圆,染色质分散.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略小,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散布于核质中.次级精母细胞呈多边形,染色质致密,核膜双层,细胞质和核质问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精细胞近圆形或多边形,染色质较密集地均匀分布,胞质较丰富,有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内质网分布.精子分化早期,染色质向胞核的一侧移动,随着分化的进行,精细胞核逐渐拉长,变得弯曲.分化晚期,细胞质中出现许多膜片层结构,分泌一些碎细丝状物质,沿核的边缘向核凸起的一端推进,不断聚集、突起,最终形成具横纹精子的棘突.成熟的精子呈漏斗状,包括一个杯形的核和由其发出的一个横纹状棘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