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18篇
教育与普及   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3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23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企业集团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传播特点。从数量化角度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给出判别隐性知识在集团内部能否传播的阈值条件;分析影响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控制参数;指出改进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技术手段与人文地理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以 3S为主的新技术手段在定性与定量化结合、研究的效率与效果、复杂问题研究等方面给人文地理学带来了极深刻的影响.新世纪的人文地理学,将在应用领域、学科融合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已由工业经济转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既不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和劳动,也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有形资本,而是知识.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但对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创新成为每个企业的神圣使命,是企业最紧迫的历史性课题,是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智慧培养和人格完美,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网络化的化环境以及社会的高变化性,都要求强化大学哲学教育。为此,应通过创编新优教材、培养创新素质、凸现问题意识、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实现大学哲学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塑造新型馆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被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它本身也有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知识经济本质上是人的经济,它淡化了经济发展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关系,强化了对人自己创造的知识资源的依赖性,使得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成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处理和运用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是知识转化为资源的重要环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因之成为其必要的条件;知识经济又是商品化经济,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措施是保证知识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本文结合新世纪初的时代背景特征,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实施内容、实施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异同性的比较研究,旨在对21世纪初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重新认识和定位,为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特征出发论述了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是硬道理”和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等经济思想,这些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与知识经济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不仅显示了邓小平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超前性,也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搞好经济建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手段等六个方面阐述高校创新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创新教育内涵和实现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葛建山 《科技信息》2007,(24):197-197
本文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出发,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传统的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对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结构、人才资源结构和业务人员本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