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平喜  周卫东 《甘肃科技》2016,(13):141-143
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生态治理难度大的土石山区,从设计的原则、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及方法、树种选择及质量要求入手,严把整地、苗木、栽植、浇水、覆膜关;综合应用针叶树带土球提早或延迟栽植,落叶树深栽深埋、截干造林,客土栽植及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新技术(生根液、保水剂、地膜覆盖、控水袋的应用),使项目区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到了92%,对项目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今后同类地区抗旱造林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山杨锈病是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中对山杨林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病害。2013年3月—2014年12月,对该保护区内山杨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病原真菌进行了采样、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内发生的山杨锈病病原菌属于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该病原生物的发生规律主要表现为:每年5月下旬至6月初山杨开始发病,6月下旬危害程度逐渐加重,7月中、下旬病害快速蔓延,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到7月底感病率达到100%;8月中、下旬约有60%叶片发黑,30%的叶片脱落,山杨的长势受到严重影响。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区域山杨锈病的发生规律,为该林区山杨林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山杨锈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如果对"基础"的基本情况不清楚,势必会给旅游资源开发的客观布局、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及具体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局限性,甚至盲目性,其结果必然影响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崆峒山风景名胜区自然地理和旅游资源概况,重点分析了崆峒山的开发历史和开发现状,最后提出了今后崆峒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崆峒山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甘肃平凉崆峒山不同海拔梯度辽东栎叶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崆峒山不同海拔尺度上的辽东栎叶片为实验材料,对其比叶面积、毛基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进行测定,探索海拔变化对崆峒山辽东栎生理形态的影响以及叶片解剖学特性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性,从而为选择化石植物重建古环境提供依据.结果与分析表明:随海拔升高,比叶面积、气孔长度、气孔密度呈二元曲线关系,而毛基密度则呈一元线性关系;所有叶特征参数均在1 935 m处具显著转变,推测该海拔附近是崆峒山辽东栎的最佳生长区域;海拔1 935 m之上的区域,低温逐渐成为制约辽东栎生长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2006—2013年,从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花尺蛾亚科(Larentiinae)昆虫标本1 380号.共鉴定出花尺蛾141种及亚种,隶属56属.其中,保护区新记录种138个、甘肃新记录属2个(Gagitodes、Thera)和甘肃新记录种18个.保护区的花尺蛾分别占甘肃省分布总属的81.16%和总种数的79.66%.优势属有Photoscotosia、Laciniodes、Rheumaptera、Xanthorhoe.区系组成特点是:保护区分布有花尺蛾141种及亚种,东洋界种类占总种数的2.84%,古北界种类占总种数62.41%,两界兼有种占总种数的34.75%,即以古北界成分占绝对优势.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度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因此,花尺蛾昆虫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四个季节对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2010年10月—2013年12月的天然林优势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华山松(Pinus armandii)的有害生物及其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78号病害标本中鉴定出植物病原真菌17种,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2种,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15种.调查基本反映了林区病害的种类和分布状况,为该林区天然林保护提供了依据,并为林木病害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利用excel软件和Spss社会调查分析软件对崆峒山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及旅游行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其中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月收入构成等,旅游行为包括旅游目的的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旅行方式的选择等,这两方面的研究能为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按照调查线路和固定样地,分四个季节对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主要天然林、优势树种——白桦、杨树、山桃、华山松林的害虫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到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有害虫286种,隶属于昆虫纲的7目51科198属.其中鳞翅目(Lipidoptera)24科117属174种,占总种数的60.84%,为第一大类群;鞘翅目(Coleoptera)11科42属61种,占总种数的21.33%,为第二大类群;半翅目(Hemiptera)21种,同翅目(Homoptera)17种,分别各占总种数的7.34%和5.94%;其余有直翅目(Orthoptera)10种、膜翅目(Hymenoptera)2种、竹节虫目(Phasmida)1种.  相似文献   
9.
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崆峒山植物区系有种子植物 680种 ,隶属于 3 4 5属 88科 .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在属和种的水平上均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中国特有分布在种的水平上明显比在属的水平上多 .分析Raunkiaer生活型组成 ,地面芽植物以 196种 ,占总种数的 2 8 82 %而居首位 ;Drude生活型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 ,共 4 82种 ,占总种数的 70 87% .在水分生态类型中 ,中生植物共 5 4 4种 ,占总种数的 80 0 0 % ,而水生植物仅有 3种 ,占总种数的 0 4 4 % .根据经济用途的不同 ,把植物资源分为 9类 .分析结果表明 ,崆峒山种子植物的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83种,隶属3纲9目25科35属,其中包括8个未定名种,2个中国土壤纤毛虫新记录种.在针阔混交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土壤中各分布有纤毛虫50,35,39种.第一优势类群为前口目,优势度为25.3%;第二优势类群为肾形目和下毛目,优势度均为24.0%.在农田土壤中分布有29种,第一优势类群为肾形目,优势度为27.6%,第二优势类群为膜口目和异毛目,优势度均为17.3%.优势种有小拟匙口虫、有肋薄咽虫、粘游仆虫、苔藓膜袋虫、大弹跳虫、背沟肾形虫、大口薄咽虫、刚毛胃纤虫和透明赭虫.针阔混交林、油松林、辽东栎林、农田4个样点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96,4.13,5.00,3.30.农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了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简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