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3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狭义上讲,人的发展观是关于个体人的发展的最根本的看法。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人的发展观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讨论的,它着重把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理解为人的道德修养。这种人的发展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溪塔高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育人观,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办学宗旨,树立“致力学生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质量生命线和安全保障线两大主线,坚持走以人为本、以德为纲、以法治校、以质兴校的办校之路,形成了敬业、爱生、善导、博学的教风,勤学、多思、严谨、创新的学风和求真、务实、文明、奋进的校风。[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肩负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衡量师资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师职业素质与技能掌握、运用的程度。因而职业技能教育是高师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高师院校英语职业技能教育的反思,以及对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分析,提出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创新教育的三个层面探讨高师英语职业技能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种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它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东北经济振兴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何事物的发畏都有两种发展观,一种是科学的发展观,另一种是不科学的发展观,我认为,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泛指科学的发展观: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按照科学规律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的发展观在不同发展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内涵和要求。第二,是特指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由此可见,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很深远的理论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文茹 《科技信息》2007,(36):278-278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发展民族振兴紧密相关.数学课做为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设置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教育战线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高校种类多,数量大,发展快,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的必然结果。地方高校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克服认识上的误区,进行科学定位;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质量观;要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确立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特色学科和专业,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山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业为山区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指出山区发展旅游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走特色经济的发展道路,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数学新课程问题式教学评价”进行了分析.认为“双赢互惠教学发展观”是其核心理念;“着手于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着眼于问题解决情境中的教学互动过程”是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