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逻辑起点是“立人”,但他以什么“立人”呢?考察鲁迅生平和著作所显现的思想脉络可以看出,他“立人”的理论支点是人的自由存在。鲁迅是以自由存在作为尺度去批判封建思想,解构封建体系的;同时,也以此质疑西方近代文明,审视民主与科学的有限性。自由存在的本原性使鲁迅思想更切近人的本质解放,因而他才成为现代中国最深刻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2.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控制兽性,保持人性,追求神性的自我提升过程.教育是实现这一切的主要途径.教育使人获得理性,包括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审美理性.教育理性的控制功能造就了人的高贵的精神性.教育理性的消解及其功能的变异,就预示着人的精神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法研究了DL-丙氨酸Schiff碱的铜(Ⅱ)、锌(Ⅱ)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铜(Ⅱ)配合物在190℃时失去一分子水而锌(Ⅱ)配合物则是在217℃,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次序是:[Zn(DBA)H_2O]>[Cu(DBA)H_2O]。配合物的热分解机制被提出。  相似文献   
4.
我啮我心反抗绝望--散文诗集《野草》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散文诗集《野草》的意象怪异复杂,从象征隐喻的角度去解读,可以看到其深层底蕴所表现的正是作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面对阴冷的世界,人道主义者鲁迅的心灵深感痛苦和绝望,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在“苦痛和绝望”的体悟中,以“不役于物,我自存在”的形式坚守个体生命的独立自由,以“我啮我心,毁灭生命”的独特方式反抗心灵的绝望。这是《野草》的精神,也是《野草》最难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教育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只有准确把握人的本质要求,才能正确理解人与教育的关系。人的本质要求就是追求独立自由,显现自身的本质力量,实现自由的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此为终极目的。教育是人类最为自觉的行为,其价值指向当然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本质要求。反思当下的教育,却发现通过理性控制人的欲望以实现人的自由本质的教育变成了强化人的欲望和实现这些欲望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当今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基本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的分析,我们认为教育的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建构,最终实现“入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向,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现状,针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本文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多元式的因材施教原则、复合式的全面教育原则、引导式的兴趣培养原则、科学的多样化考试原则,作为实现素质教育应该遵循的方法原则。  相似文献   
8.
鲁迅创作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的平民化、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悲剧审美意识的确立三个方面。其意义在于向“文学是人学”靠近,背离伪现实主义,突破“大团圆”审美观念,使中国文学结束了古典时期理想化的美善形态,直接显现现代文学直面人生的悲剧形态,踏上了现代化的第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9.
创新的前提是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容易在多元文化、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产生。人文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人的健康情感和坚强意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精神解放,满足人的自由的本质要求,使人处于多元的自由状态,形成创新思维,具备创新精神,进行自由创造。要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人类最为自觉的精神活动,对人类主体性的确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不论在极权时代,还是民主时代,都存在着教育专制和教育暴力的暗流。它破坏教育的本真,抹灭人的主体性,阻碍人类的创新发展,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是需要不断克服的教育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