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氢的存储是车载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环节。甲醇在室温下呈液态并且储氢量达12.6wt%,然而分解甲醇制氢需要较高的温度(超过200℃)和压强(25~50bar)。最近研究者报道了利用单核钌(Ru)基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以将甲醇分解成CO_2和H_2;利用双核Ru基化合物作催化剂,可以将多聚甲醛或甲醛与水的混合溶液有选择性地脱氢生成H_2和CO_2,但是关于Ru基化合物微观层次的催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不同配体构型和不同种类配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其脱氢路径,以及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溶液的pH值之间的关系,阐明如何改进现有单核Ru基钳型化合物和双核Ru基化合物催化剂的性能,设计催化活性更优良的新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用高频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La0.7Mg0.3-xTixNi2.8Co0.3(x=0.03,0.06,0.09,0.12)系列合金,并对其储氢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x=0.06时,合金储氢性能最好,气态储氢容量达1.2wt%,放电容量和比容量分别为336 mA.h.g-1,70.0%.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频感应熔炼制备La0.7Ca0.3Ni2.8-xMgx(x=0.1、0.2、0.3、0.4)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XRD)实验,气相储氢性能测试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Mg部分替代Ni对合金的储氢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具有多相结构,当x=0.1、0.3时,合金的主相是CaCu5-型结构的LaNi5相,当x=0.2、0.4时,合金的主相是AB2-型Laves相LaNi2相。随x=0.1、0.2、0.3、0.4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mAh/g)依次为244.7、140.8、257.6、164。当x=0.1时,在2MPa氢压、25℃时,合金La0.7Ca0.3Ni2.7Mg0.1的储氢量达到1.1wt%。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汽车事故中车速鉴定的基本模型出发,介绍了目前汽车事故中车速计算的两种主要方法:力学鉴定方法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对汽车事故中车速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这篇论文就中美大学物理教材的区别,如教材中物理内容的结构,概念的引入,叙述的方式,以及习题的设置等方面的差别,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文章阐述了造成上述区别的根本原因,并且讨论了造成的后果,如学生的信心,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学生在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弧炉熔炼方法制备La0.6CexNd0.4-xNi3.0Co0.2Al0.3(x=0~0.4)系列合金,并对合金的储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合金在Ce=0时具有最高的电化学容量(284.2mAh/g)和储氢量(0.93wt%)。Ce的添加会降低合金放电容量,但是能够改善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计算Mg2NixM(1-x)(0〈x≤1)合金及氢化物Mg2Ni0.75M0.25H4(M=Ni,Cu,Mn)的晶体结构,生成焓和电子结构,研究替代元素(Cu,Mn)对Mg2Ni氢化物稳定性的影响。Cu,Mn取代使合金晶胞体积变大,合金晶胞体积的大小跟取代原子半径大小成正比,随着合金晶胞体积的增大,氢化物有不稳定的倾向。元素替代可以有效降低氢化物生成焓绝对值的大小,使得氢化物的稳定性降低,其中Cu元素的效果是最明显的。氢化物中H—Ni的相互作用强度是决定氢化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替代元素正是通过减弱H—Ni键强来改善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LiAlH4的吸放氢温度及提高其吸放氢速度,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计算了Ti掺杂在LiAlH4中取代不同位置的Li、Al前后的电子结构及相关热力学性质。结构优化之后,热力学稳定性较好的构型有4种:Li3Al4H16Ti、Li4Al3H16Ti、Li3Al4H17Ti、Li4Al3H17Ti,其对应的缺陷形成能分别为1.31、0.60、1.21、1.27 eV。掺杂前后LiAlH4的电子态密度并无明显变化。在LiAlH4化学势变化曲线图中,TiAl3的化学势变化曲线与反应物LiAlH4、Li3AlH6等的并没有相交。上述结果表明,单质的Ti对LiAlH4的分解并没有起到实质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