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刘进才的《语言运动与现代文学》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该书的出版不但提供了现代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内在关联这一具体问题的探讨,而且对于现代文学研究而言,还具有某种"范式"的价值。论著推进了文学研究的史料发掘,强化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意识,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了现代文学的研究视域,同时在方法论上给予文学研究乃至社会科学的其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初,施蜇存主编的《现代》开创了我国真正现代意义上都市文学的先河,体现出新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市民文化精神,它以日常生活审美趣味消解宏大叙事,面向市民大众,现代都市首次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现代都市文化正是在肯定日常生活的世俗性和不可减缩中获得了它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禺、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成就巨大、卓有影响的剧作家.虽然他们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迥异,然而其剧作悲剧观念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曹禺剧作受奥尼尔剧作影响颇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曹禺、奥尼尔是 2 0世纪上半叶成就巨大、卓有影响的剧作家。虽然他们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迥异 ,然而其剧作悲剧观念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曹禺剧作受奥尼尔剧作影响颇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鲁迅名著<故事新编>的理解、研读,读者、研究者一直众说纷纭、疑谜甚多,本文从创作主体思维机制这一新层面、新视角审观诠释<故事新编>,认为多向性、跨越性、扩散性、辐射性、迁延性、连动性、联翩性是鲁迅创作思维机制的主要特色,并进而导致了"奇特网络式效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市井细民写心”是中国唐宋以来市民文学的传统,因此可以说市井意识是中国市民文学的灵魂。从老舍、张爱玲、苏青到王朔、池莉等现当代作家都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市民文学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