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教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如何突现“应用型”、如何与市场对接、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尚待深入研究和实践。文章提出的“3+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切实可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出版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受众最主要的文化消费品之一,而网络文学中存在的宗教形态在读者的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新的困惑与冲突.传播极端利己主义思维、曲解传统教义、倡导极端宗教思想、宣扬邪教等等,不仅严重威胁网络文化安全,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只有加强作品审阅,构建数字出版监管机制,完善数字出版法律法规,强化宗教素养教育,方能有效治理网络文学中宗教信仰误区带来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是世界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媒体时代,统战工作只有借助全新的媒体平台才能实现“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的基本职能。媒介融合给统战工作带来“四利”和“四不利”。四利:一利宣传,二利感化,三利交互,四利公关。四不利则表现在:(1)易放大谬误,酿成事件;(2)易消解情感,形成斥反;(3)易隐蔽破坏,分化统战;(4)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文章还对统战工作创新提出了七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构建网络文化安全体系对浙江省“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文章从文化学、传播学的视角,对网络文化生态、文化主权、非传统安全等网络文化安全的具体领域进行分析,探索构建网络文化安全评价机制、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的对策和路径,维护网络文化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学精神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坚守与回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深入探讨了和谐校园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和谐校园目标体系的构建,并深入探讨了大学精神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价值体现。提出和谐校园的构建呼唤着大学精神的回归,大学包容传承精神维系校园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兼容,大学批判精神维系校园道德与智慧的和谐凝铸,大学创造精神维系校园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续延,大学关怀精神维系校园生活与氛围的和谐唯美。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兴起、奋进和强势崛起等三个历史阶段,吸纳传承、开拓创新、经世致用始终是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宁波社会科学的发展得益于经济社会的繁荣,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编辑出版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与出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三种不适应:仍以纸质书刊出版为直接目标的培养宗旨与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不适应;仍以理论教学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与数字出版产业对出版实践技能需求的不适应;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的教学方法与数字出版课程群的教学需要的不适应。为此,基于出版流程训练的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性教学模式将是实现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宁波寺院藏书历史悠久且特色鲜明:藏书规模较大,书籍藏量丰富,许多寺院自行刊印经书,而信徒抄写经书也成为寺院藏书一大特色。宁波极具特色的寺院藏书文化,对宁波地方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不仅弘扬了宗教文化,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和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丰富了宁波藏书事业的多样性;同时还影响了宁波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城市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从网络教育的概念、特点和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指出两者在教学方式、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育的时空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对网络教育的利与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网络教育在促使教育突破时空限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终身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文章就如何发展网络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