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琴 《科技资讯》2013,(12):186-186
本文首先探讨了地域文化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地域文化教育进入语文课程的价值,提出了地域文化教育进入语文课程的教学措施:扩大地域文化教育资源、辅助实行方言课教学、活跃地域文化教学课堂和加强地域文化能力教学。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盒_8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盒8段是重要含气层位。本次研究充分利用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该地区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段从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辫状河沉积相包括河道亚相和洪泛沉积两种亚相,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对盒8段砂体展布进行研究表明,在平面上顺物源方向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特征,厚度变化差异较大,但平面上分布较为连续。  相似文献   
3.
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系统仿真模型,开发系统仿真试验平台,借助该平台模拟水量调度过程,可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决策部门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方案,通过系统的仿真试验,近期调水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胶带运输机缩带一体化控制装置进行研究以及现场调试实验应用,实现了缩带操作环节的简化,将人员手动操作程序改为自动控制机械化作业装置。该装置由液压自动控制固定底带装置、液压自动卷带出带装置、液压自动夹带步进装置和液压自动张紧装置组成,能够实现顺槽带式输送机缩带一体化,降低了辅助作业时间,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卷带效率,避免了钢丝绳脱离导向轮等安全事故发生,减少了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了井下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利用研究区内20条剖面和3口测井的资料,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定等资料的研究,对盆地内石炭系的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认为石炭系上统的羊虎沟组和靖远组孔隙较石炭系下统要发育,且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型次生孔隙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孔隙组合类型;而对储集性能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成岩作用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岩心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的第一性资料,放在岩心库内保存不仅要遭到各种因素的破坏,而且使用不便,不能发挥岩心资源的最大利用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建立网络数字化岩心库,实现岩心及其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应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基础实训与学科竞赛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往的研究大部分将基础实训与学科竞赛分割开来进行研究,本文在总结归纳了基础实训与学科竞赛的地位、问题、现状以及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学科竞赛纳入基础实训体系中以及建立基础实训与学科竞赛培训基地,构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的一体化整合模式,以期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优化设计是将最优化理论和计算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为工程设计提供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在对圆柱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选取了合理的设计变量,并且确定了合适的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来求解该优化设计问题。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的优化解与罚函数优化得到的优化解进行对比,差别较小。优化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工程结构中的优化设计,优化方法可靠有效,能够使实际设计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研究区内12口钻井岩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的综合认识,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连井地层对比,对麻黄山西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1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识别出6种沉积构造,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6种微相接触样式.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1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垂向上表现为以反韵律为主伴有短期正韵律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